122日,早晨8点多的阳光中仍然带着一丝寒气,虽然还没有到上班时间,但一位蹒跚的八旬高龄老人已经站在了丹徒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门外,试探着往里张望。为了方便群众,充分体现出便民诉讼,立案庭每天都提前半个多小时就上班了,这天值班的正好是庭长步跃刚,见老人满眼泪水,忙上前询问。老人捶胸顿足,不能自已地哭诉着:“我要告他们,就他们两个不孝子不肯养我!”步庭长见此,赶紧拉着她的手,搀扶她走到椅子旁,然后扶着她慢慢坐下来。见此情形,我连忙倒了杯水,让她暖暖手,拿来餐巾纸帮老人擦拭眼泪,并安抚老人的情绪。慢慢的,老人的情绪稳定了下来,向步庭长和我诉说此行的目的,原来老人虽有六个子女,但与老人同村居住的两个儿子却不孝顺,经常不尽赡养义务。近年来,随着老人年纪越来越大,加之腿脚渐渐不灵便了,两个儿子对老人就更加不闻不问。平时老人多是靠其他子女和隔壁邻居照顾。现在,老人身体不太好,想到自己有病有痛,两个儿子却连基本的义务都不尽,老人就泪流满面。在老人诉说的过程中,我们不停地宽慰着她,并告诉其可以通过什么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老人满含热泪,感动地握住我们的手说,谢谢法官同志,我那两个不孝子总是骂我是老不死,没用的东西,我在家里一点尊严都没有,但是今天,在这里,你们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关心,我感谢你们。

 

对每一个当事人都会付出的关心和体贴,却让这位老人家感受到了温暖,这让我在做好了工作的满足感之余,更多的是难过和伤心。《礼记》有云:“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连最起码的养活父母都不能做到,又如何为人呢?

 

自我到立案庭负责导诉以来,接待过的类似的当事人已经很多了,每每接待完他们,我的心里都会有一些难受。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然而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却凸显出农村青年一代对长辈关爱的缺失。尤其是当养老体制没有完善的当下,亲生子女对老人的赡养就更显得必须。然而当今社会,尤其是部分落后的农村,村民道德发展的脚步明显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对老人不闻不问,不赡养、不关心、不照顾,令老人不但心寒,生活最基本的保障都无法实现。好在老人们也学会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力。而我们这些法院的工作人员,在解答他们法律问题的同时,也更应当要注重对他们付出一份真切的关爱。关爱老人是人性之彰显,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冬日里的一条围巾、一个热水袋,行动不便时的一条拐杖,许许多多平凡而又简单的小事,都能体现对老年人的关爱。这不仅是我们的工作需要,也在检验着我们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

 

今年8月,在沈阳多福社区的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现在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央非常重视,正研究措施。全社会一起努力,把老年人安顿好、照顾好,让老年人安度晚年。三年前,我们国家将“常回家看看”写进了法律;两年前,关心“空巢老人”被列为公益活动;今年,“九月初九”又被列为我国第一个法定“老年节”……整个国家都在自上而下为关爱老人做出努力。今天接待完这位八旬的老人,我希望,这样无奈来法院起诉的可怜老人会越来越少,整个社会对待老人的关爱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