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众的心目中,端坐在审判席上的法官俨然是正义的使者,是公平的化身,具有一般人所没有的渊博学识和高尚品行。公正司法、刚正不阿、廉洁奉公,已经成为人民群众衡量法官素质高低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尺度。法官不但是法律的守护者,也成为善良德行的守护者。

说起老法官们身上所令人称道的高贵品格,可能在个别人眼里看来是不足挂齿的,然而,正是这些平平常常、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格品质,才支撑着老法官们长年为审判事业默默奉献,守护着老区的一片蓝天,才塑造出一个又一个鲜活、感人的法官形象,也正是这些普通的人格,让我对他们更加由衷敬佩。

守业、敬业对很多人来讲并不太难做到,但是要全身心地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工作上,忠实地长期做下去,就不那么容易了,这就需要有一种坚韧不拔地守业精神。有一位老法官不但敬业而且十分守业,虽然鬓角上的白发已经悄悄地爬上了他的头顶,但他忙碌地身影还时常显现于我的眼前,即使下晚班后,他也要在家里那张饭桌上办公到深夜,当事人常常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有一次,当事人劝他要注意身体,别太拼命了,他笑着说:比起当年我刚考进法院那阵子,现在算不了什么,我现在虽然年纪大了些,但精力还是很充沛的,干我喜欢的事业,我感到自己很快乐。从这自豪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他对这个收入还不算十分丰厚的工作很珍惜、也很知足,这就是一位普通老法官的执著和坚定。他敬重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他用毕生的精力守护自己所追求的事业,他守护的是一份热爱,守护的是一个追求,守护的是让他有所依赖的生活保障。

培根说过:作为法官应当博学胜过机智,尊严多于纵情,谨慎超过自信。对于能定夺当事人官司输赢的法官来讲,审判权无疑是手中的尚方宝剑,但这把双刃剑在老法官手中却重如千斤,面对每一个案件,他们都小心翼翼、谨谨慎慎、如履薄冰,唯恐伤害了人民群众,毁坏了法律的尊严。这就是我想说的老法官们第二个品格:谨慎。今年夏天,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法官下乡办案,一进农家门,当事人的老母亲就拉着他的手说:你要为俺作主,帮俺讨回公道。说着就让当事人拿出两袋鲜茹送给老法官,老法官婉言谢绝,他握着当事人的手,感慨地说:东西虽少,但它足以让天平倾斜,让公正不覆存在,这是你们不希望看到的结果。心意我领了,东西不能收,你要相信我们,相信人民法院。当事人感动了,佩服的点点头,眼里又充满了希望。谨慎让老法官们变得时时处处都严格要求自己。开庭之前,他们会整齐地穿好法袍,庭审之后,他们会认认真真地撰写裁判文书,既是装订卷宗,他们也会仔仔细细地整理好每一份材料,从不放过任何小的纰漏,使每一个案件都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正是由于老法官们有了这种小心办案、谨慎行事的品格,才使得他们办结的案件很少出现差错,当事人胜败皆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作为基层法院的老法官,他们虽然没有苍松傲雪顶立的大气,但是有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品格。田间地头,你可以看到他们与当事人促膝交谈的身影;村落院里,你会听到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声音。有了这种朴实的品格,他们会把每一项工作都当成是自己的事去办;有了这种朴实的品格,他们觉得自己没有什么高贵之处,也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他们会设身处地的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有了这种朴实的品格,他们与老百姓的心贴得更近、更近,让老百姓感到温暖,更感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