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足少年与大学生同吃、同住、同学……
作者:林丰 耿莉 发布时间:2012-05-21 浏览次数:350
近日,苏州金阊法院“爱心帮教志愿者基地”在苏州大学文正学院隆重揭牌。据悉,这也是全省首个引入“朋辈教育”理念的帮教基地。
金阊法院在近年来少年审判工作中发现,一些初次犯罪、偶然犯罪的未成年人主观恶性并不大,其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有其特殊原因。对这些犯罪的未成年人,法院如果简单的一判了之,不立足于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认真做好其帮教工作,将无法引导这些失足少年走向健康的人生之路。然而,以往帮教的实践表明,由于法官与未成年犯存在“代沟”,成长背景也有较大差距,心理上难以形成共鸣,帮教难以起到最佳的效果。为了克服这一难题,金阊法院少年庭法官与教育学家、心理学专业人士经过近一年的调研,成功将“朋辈教育”的理念引入失足少年帮教事业,改变传统的帮教模式,探索与高等院校合作进行失足少年的帮教工作,在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设立了这一“志愿者基地”。广泛招募法律、心理学等社会科学专业的大学生法律志愿者,对年龄相近、志趣相仿的失足少年进行帮教。
“朋辈教育” 概念起源于国外,是指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该院推出的“朋辈帮教”则是由具有爱心、热心的大学生志愿者和失足少年组成爱心小组,发挥大学生与失足青少年年龄相仿,共同语言多的优势,通过定期举办特色见面会、打篮球友谊赛、吃大学食堂餐、住大学生宿舍、听大学法律课、做心理分析测试、参观曲艺工作社、参加公益活动等方式,由大学生志愿者们对失足少年进行心理疏导、理想信念教育和榜样引导,帮助他们健康矫正,顺利复归社会。
据该院少年庭庭长林丰介绍,目前,“朋辈帮教”理念已得到全市多所高校认可,这一帮教模式有望落户各大高校,使更多的失足少年能够在同龄人的帮助和关怀下,重新找回自我,成为自食其力,对家庭、对社会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