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天地良心”
作者:张明广 发布时间:2008-09-04 浏览次数:2062
身为法官,平日里断案中,自感凭良心依法而判,睡觉都踏实许多。那一日有幸看了京剧《廉吏于成龙》,对“良心”二字更是感慨良多。
于成龙,生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离石)人,他在全国各地为官20多年,官至巡抚、总督,无论到了哪里都尽心尽力为百姓做事,离开时带走的是老百姓脚下的一捧黄土。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他一直信奉的四字为官哲学??“天地良心”。
京剧《廉吏于成龙》讲述的故事是于成龙被朝廷派往福建任按察使后鞠躬尽瘁、为民请命的故事。
当时的福建因通海匪一案,东西南北四大监狱冤狱成灾,街头孤儿遍地都是。于成龙为救冤狱,决定重审通匪案,但因为案件已经终结,如要重审,必须经过康亲王的同意才行。于成龙大智大勇,冒死求见权倾朝野、高傲自负的康亲王,并在与康亲王比酒的过程中,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为民请命的忠心感动了康亲王,终于使通海匪案重审重判,民众得以伸冤解脱。
于成龙如此壮举,正是因为他凭自己的天地良心做事。看看当前社会的腐败官员们,他们难道这些人天生就是“蛆虫”,不腐败就无法生存?还是他们的生存环境容易导致他们腐败?人们在不断地思索,探究其原因,笔者以为其已经丧失了基本的做人准则,良心没了,最终无颜见天地,锒铛入狱。
当下正是多种经济成份同在,多种经济形态共有的社会,各种思想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法官并没有在真空中生活,社会上各种思潮、思想必然要触及到法官。一个看重自己人生的法官,一个时刻珍惜自己荣誉的法官,必定能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必定能把好防微杜渐的关口,塑好自己的形象。倘能时刻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有“天地良心”在,有何愁做不到防患于未然呢?!
我们敬重这样一位被百姓成为“于青菜”的古代官员,因为其“秉刚正之性,苦节自励”,“执法决狱,不徇情面”,“清介自持,才能素著”,在这一点上面,于成龙堪称官员模范。
于成龙救助街头孤儿,花尽俸银,为了能够买到维持孤儿生计的粮食,他让贴身随从拿几件御寒的衣服到当铺里换些银票。当被收留的老艺人知道于成龙因为收留大量无家可归的人,已经到了无钱买米当衣服的境地时,遂决定将祖传的翡翠镯子拿出一些到当铺换些银量,这一幕不巧被康亲王的亲信看见,疑为于成龙一定藏有大量的金银珠宝。康亲王带亲信突访县衙,却发现于成龙的住处仅有简单生活物件:一桌、一椅、一床、一絮、一套官服、一双靴、一无米无肉的大水缸,还有咸菜、萝卜和盐水汤,床底下被疑为是珠宝翡翠的大竹箱装的竟然是一包包的泥土,那是于成龙为官18年,所到之处从百姓脚下取来作为纪念的……
令我印象至为深刻的是剧中于成龙对好人、坏人的辩析,他说:“好人说你好,坏人说你坏,你就称不上坏;坏人说你好,好人说你坏,你就怎么也称不上好。其实,好人也罢,坏人也罢,归根结蒂还是四个字:天、地、良、心!”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法官在今天的时代大潮中,当时刻不忘自己的神圣职责,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作事。
天地良心,就是最好的为官哲学,而做一名合格的法官,归根结蒂亦必定离不开这四个字:天、地、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