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歌叫《爱让我们在一起》,“爱让我们在一起,迎接明天初升的太阳;爱让我们在一起,让孩子笑得更加灿烂;爱让我们在一起,让鲜花盛开在这个春天;爱让我们在一起,共同奔向美好明天。”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在种种诱惑下迷失方向,本该是绚烂盛放的鲜花,却变色枯萎。为了让这一朵朵鲜花找回春天,重新绽放,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法院的法官们以“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为平台,为他们打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带领这些失足青年找寻自我、融入社会,开创美好的未来。

“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

在探视服刑少年犯的过程中,少年综合审判庭的法官们注意到了王某??一个因为打架斗殴致人伤残而被劳教的孩子。他不爱说话,不爱笑,也不和其他的孩子一起劳动、活动,总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一旁发呆,从他的脸上看不到一个花季少年本该有的青春活力和灿烂笑容。法官们给予了他特别关注,了解到王某自小父母离异,一直跟随伯伯生活,寄人篱下的经历让他形成了自卑、孤僻的性格,内心特别敏感。他之所以用水果刀伤人,正是因为他人的一句玩笑话,刺伤了他的自尊心。

像这样因为家庭不幸造成心理阴影,在生活中敏感而易受伤害的孩子,在青少年罪犯中所占的比例不小,因为从小生活在不幸中,他们对社会和他人怀着对抗心理,往往很小的事情都能成为他们犯罪的导火索。他们有很高的天赋,却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本该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却来到了灰暗的班房中,这是东台法院青少年维权工作组成员不愿意看到的。

“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没有家,缺少爱,孩子产生被社会抛弃的感觉,很容易成为恶性事件的潜在不稳定因素。”工作组领导、该院院长许建兵对此十分担忧。通过和孩子亲身接触,更让他感到转换工作方式的必要性,孩子们像久旱的大地,渴望的是爱的甘露。

少年综合审判庭的法官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深入未成年犯所在社区、学校、家庭,调查其兴趣爱好、学习品行、性格特点、家庭、社会交往、成长经历等情况,针对性地开展帮教。法官们将心理学作为一门必修课,把帮教看做一份爱的事业,在工作中用温情打动心灵,用亲情感动良知,用法律触动灵魂,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温暖的爱,重塑世界观和价值观,激发起他们重新走上正确人生道路的信心和勇气。

让爱永远在你身边

在涉及未成年犯的案件审判中,少年审判庭着重释法明理、教育感化,同时,慎重量刑,尽可能判处缓刑,让他们在社区中完成纠正,给予其转变回归的机会。与此同时,少年综合审判庭的法官们将帮教工作延伸,与在社区纠正的未成年犯结成“一对一”帮教组,保持与社区纠正机构的常态化沟通,把爱的事业延伸到法院之外。

16岁的吴某,父母均在机关单位工作,整日忙于工作而疏于对子女的管教。吴某因花钱无度难以维继挥霍,便组织他人入户盗窃,盗得9000余元现金及物品。办案法官经过走访,了解到吴某具备家庭教育条件,符合社区矫正标准,为了防止监狱中的交叉感染,在明确帮教责任人、帮教措施后,依法判处缓刑,让其回到家中接受社区纠正。判决后不久,承办法官得知吴某思想有反复,便坚持每月与社区矫正机构联系,隔上一段时间还上门走访,与吴某促膝谈心,使其深受感动和教育。在法官和家人的帮助下,吴某学习烹饪技术后自己开了家餐馆,成为一名自食其力对社会有用的人。

像这样成功的社区纠正案例还有许多,近年来,该院对越来越多符合条件的未成年犯采用社区纠正的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少管所中劳动教养方式单一,劳教针对性相对不高,和社会隔离的环境对未成年犯出狱后融入社会造成了一定困难,成为其二次、屡次犯罪的原因之一。社区纠正保证了未成年犯和社会的正常接触,由社区纠正机构、法院、家庭、学校、公安等多管齐下,既达到了教育转变的效果,也保证了他们刑期结束后能与社会生活无缝对接,大大降低了二次犯罪率。

共同走向美好未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的培养关乎民族的未来。教育不应当仅仅局限于知识的灌输,在现代社会中,法制意识的培养对于一个人全面人格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现实是,普法工作是目前青少年教育的短板。

长期以来,法制教育课上感受到的总是孩子们迷惘的眼神和沉闷的气氛,随意选取的法律条文讲解缺乏体系性,枯燥的宣讲也让孩子们失去了求知的兴趣。这让学校普法教育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存在而不实在。东台法院秉着“创新、创优、创特色”的一贯作风,在青少年普法工作中侧重责权利,寻求新突破。

作为法制副校长,青少年维权小组成员喻赤格外关注青少年普法教育,他了解到目前的法制教育课在形式上重说教,内容上重刑法,学生们有厌烦感,宣教的效果不理想。因此,他一改“进学校就讲少教所、对学生即谈少年犯”的做法,侧重于民商法律和青少年责权利介绍,精心挑选古今中外经典法律趣闻,用幽默的方式讲解故事承载的法律规则和隐藏的人生哲理。喻庭长以大家熟悉的医院和医生作比法院和法官,以挂号、诊断、手术形象地介绍立案、审判、执行,同学们很快就准确了解了法院相关职能。一堂原本正襟危坐的“教育课”变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学到了法律知识和为人处事,又激发了进一步学习法律的兴趣。讲课接近尾声,同学们余兴未了,纷纷索要喻庭长的QQ号码,普法教育从课堂延伸到了网络平台。

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让青少年维权岗的法官们深刻意识到以前工作的不足,也让他们对今后的工作充满信心和动力。在讲课的同时,法官们也深受教育和启发,孩子们不需要填鸭式的教育,渴望成长的他们需要的是知识,是通向社会的窗户,是飘飘洒洒的阳光和雨露,这正是送法进校项目的意义所在。          

2003年以来,东台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连续三年被授予 “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称号,并先后获得“盐城市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和“盐城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8年,东台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被授予“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