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巧执行 濒危企业起死回生
作者:杨鹏 郑加志 发布时间:2009-08-27 浏览次数:683
2009年3月,东台法院受理了200多件涉及通泰公司的执行案件,总标的达700万元。因这批案件涉及168名工人的工资,处理不擅很容易引发群体事件。承办法官十分慎重,执行中经了解,通泰公司是一家资产过千万的纺织企业,拥有500多名工人。经营状况一向良好,是当地的利税大户。但去年的金融风暴中,作为纺织企业的通泰公司受到波及。不但欠下巨额债务,还拖欠了大量工人工资。虽然该公司有上千万资产,但如果法院直接处置该公司资产抵偿债务,则这家曾经红火一时的纺织企业就只有倒闭一途。到时不但对当地经济造成影响,500多失业工人更容易成为社会隐患。
因该案同时关系受金融风暴影响的困难企业和追讨工资的弱势群体。承办法官认为不宜贸然处置该公司资产,将案件提交执行长联席会讨论。经联席会研究,认为该案不能就案办案。应当同时考虑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为此,承办法官三次到通泰公司所在地新街镇,与镇政府、通泰公司、债权人及工人代表对这批执行案件如何处理进行会商。但因为通泰公司目前因缺少流动资金已停产,拖下去只会扩大损失。股东不想继续经营,协商陷入僵局。就在这时候,经过法院和新街镇政府的共同努力,原本要购买通泰公司的设备的买家,改变了主意,决定以参股的形式注资通泰公司。消息传来,顿时打破僵局。通泰公司的的10多名股东中,除4人反对外,以绝对多数通过了履行方案。
随着投资商的资金及时注入。濒临绝境的通泰公司恢复了运转,500多名工人也摆脱了失业的危机。一场可能爆发的群体事件被消弭于无形。虽然这批系列案件的执行经过了近5个月时间,但执行法官不就案办案,取得了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得到新街镇政府、众多债权人及通泰公司的一致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