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苏州讯:为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太仓法院结合“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提出了六项措施,坚持做好法庭为民司法工作。

1、以“便”解民忧。人民法庭上墙公示诉讼须知、审判流程等规定,让司法公开透明。加大诉讼指导力度,印制、发放“诉讼便民服务卡”、《诉讼指南》等,开通咨询电话,多渠道、及时地为当事人提供诉讼指导。完善法庭直接立案工作机制,免去了身处较远地区的当事人远途起诉的不便。

2、以“助”减民负。关注弱势群体,认真落实诉讼费减缓免交要求,并对劳动争议案件一律实行缓交诉讼费用,坚持不让诉讼费成为阻碍当事人维护自身权益的障碍。充分发挥执行救助基金的功能,完善基金的审批和使用,确保对经济困难、有诉讼要求的群众做到应援尽援。

3、以“调”保民安。努力构建和完善调解网络,丰富调解方法,切实发挥出调解定纷止争、钝化矛盾的功能。完善庭前调解、庭中调解、庭后调解、诉讼保全调解、执行和等调解做法,通过电话调解、上门调解、现场调解等方式拓宽调解渠道,与行政职能部门、妇联、工会、行业协会等部门建立联动调解机制。

4、以“巡”听民声。强化巡回审判点的规范和管理,把单纯的巡回审判和指导民调、诉调对接、法制宣传结合起来,放大巡回审判的综合效应。同时,在巡回审判中,加大和人民群众的沟通,倾听民意,努力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使审判工作更加的贴合民意,符合民情。

5、以“释”解民惑。案件审理中,坚持判后答疑和判前释法相结合,使当事人理解判决书,促使其服判息诉,有利于钝化矛盾,确保案结事了,同时对当事人和旁听群众也起到了法制宣传的作用。

6、以“访”暖民心。加大案后回访工作力度,特别针对矛盾易激化案件、涉及老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权益的案件,坚持落实好案后回访工作机制,及时了解判决和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及早发现并化解潜在矛盾,有力维护弱势群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