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徐州讯:“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邳州法院积极探索少年审判工作新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坚持“寓教于审,惩教结合”的原则,将立案、庭前、庭审、判后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积极做好未成年被告人的教育、感化和挽救工作。

一是立案环节注重摸底,掌握被告人思想动态,寻求感化挽救方法。在立案阶段,及时了解未成年被告人对起诉书指控的罪名和事实的意见,掌握其思想动向。同时,积极向被告人所在学校和家庭成员了解其成长情况,因人制宜制定具体可行的感化、挽救方案。

二是庭前环节注重解惑,消除被告人法律疑惑,敦促其认罪服法。在庭前教育中,办案人员有针对性的宣讲法律,消除未成年被告人对法律知识的疑惑,帮助剖析其犯罪的根源,从而促使未成年被告人能够积极的认罪服法,主动接受社会的改造。

三是庭审环节注重感化,唤醒被告人内心良知,帮助其接受改造。在庭审中,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不穿法袍的参审优势,降低未成年被告人的心理对抗情绪,多方寻找最能使被告人感动,能唤起其良知的人和事,作为感化、教育的突破口,帮助其顺利接受改造。

四是判后环节注重挽救,指明被告人生活方向,坚定其改正决心。宣判后,对其进一步加强延伸教育,对服刑犯进行不定期回访考察,为少年犯指明出路,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