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南京讯:一是社区帮教平台。建立法院法官、人民陪审员与社区结对帮扶帮教青少年的工作模式,依托社区等多方力量,通过定期走访交流、开展各类文娱活动和校外公益活动、社区讲堂等载体,对辖区青少年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加强正面引导,增强帮教效果。二是主题教育平台。会同秦淮区司法局、各街道、学校及相关部门,定期开展“做遵纪守法的青少年”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对辖区内的未成年及缓刑小年犯进行教育矫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三是关爱帮扶平台。与驻区企业共建“珠江青少年成长基地”,通过有偿劳动的方式,帮助犯罪青少年学习掌握工作技能,使其在劳动中发现自身价值,帮助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对需要复学的被判处缓刑、管制、免于刑事处罚的未成年被告人,与区团委、妇联和相关学校联系,积极为被判处缓刑、管制等免于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复学提供便利条件,并由案件承办法官定期进行回访,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促进学校做好帮教工作。四是家庭教育平台。推行亲情帮教,采取上门家访、热线联系等方式,积极做好犯罪青少年与家长的思想工作,及时调和家庭矛盾,融洽家庭关系,营造亲情感化的帮教环境。每季度召开由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社区和家长代表参加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联席会,定期向家长通报辖区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共同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青少年犯罪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