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亲自采访,很难相信眼前这位面目清秀,文静质朴得犹如“清水出芙蓉”的宋金玲竟是一名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不让须眉的女审判长。这位1992丘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的高才生、陕西省优秀学生干部,从书记员成长为经济庭副庭长,而立之年,就成为连云港市新浦区法院的审判骨干。她办案数量多年来一直名列全院前茅,1996年是该院首位办案超百件的女法官,1998年至2000年每年结案均在160件以上。8年中审结的案件,没有一件错案和超审限,并且主审了本院的第一例商标侵权案、票据纠纷案、破产案以及一批重大疑难案件,成为全院有名的“办案能手”、“五好法官”和“人民满意的好法官”。
  “法官职业神圣而崇高,我无悔这一选择-作为共和国新一代法官,我将为公平和正义贡献毕生。”这是宋金玲对法官的诠释和选择。从小就受到良好家庭薰陶的宋金玲,在拿到法学学士学位后,踌躇满志,宏大的抱负,令她市榈不让须眉。坐在庄严的法庭上,她首先想到的就是依法办案,秉公执法,做到生人与熟人一个样,本地人与外地人一个样,坚信“公生明,廉生威”,“民不服吾威而服吾公”。南京某办公用品公司起诉本市某商业公司告他们把48万元的文化仪表用品卖了迟迟不付款,上门要帐不是躲就是藏,相距几百公里的南京办公开陆公司两年中没要到一分钱,只好告到了新浦区法院,此案由宋金玲承办。可南京办公用品公司还没说出个端的,这边被告就已接二连三派人找到了宋金玲,又要请客,又要“表示”,意思很清楚:她不要太认真,实在说不挠,就给他们点陈货顶顶帐,不要正好。
  浑身充满正气的宋金玲一不吃请,二不要东西,只要他们按约定付款,结果激怒了被告单位经理:“我倒要看’看这个黄毛丫头是怎么个厉害法,哪有法官不为当地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却胳膊肘朝外弯,为外地人说话的?”小宋针锋相对:如果法院都象这样审案,那还要什么法律和公正?外地人还敢跟我们做生意?经济又怎能发展?结果宋金玲以事实办依据,秉公断案,调解不成后,果断判决他们限期偿还货款,并很快促使其履行了还款义务。此事令南京这家办公用品公司大为感动,没想到宋法官执法如此公平公正,经理几次带上礼物要对宋金玲表示一下,都被她婉言谢绝。多年来宋金玲办理外地案件300多起,始终坚持异地不偏,说情不动,权势不屈,严肃执法,赢得了外地当事人的普遍赞誉。
  由于经济纠纷案件关系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导致说情、请吃、送礼多。但宋金玲常说:“我作为一名法官,头顶国徽,肩扛天平,身上意味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如把亲情、友情、说情至于法律之上,就会枉法裁判。只有两袖清风,才能一身正气,方能秉公执法。”宋金玲审案明辩事非曲直,不为友情、亲情所动。 1999年5月,她在审理一起贷款纠纷案时,被告赣榆县某乡企业公司几年前贷款40万元搞工业,当时由乡政府出面担保,因此乡政府也被告上了法庭。而该乡乡长正是宋金玲丈夫的三叔。案子刚一接手,孩子的爷爷就吹起了家庭风,那三叔更是亲自登门,要她这个侄媳抬抬手:一不要判乡政府负毫连带责任,二要把案子朝后拖拖,只调解,不判决,逼着银行少要一部分。只要她配合,就是给他三叔的“面子”,也算是支持乡里的经济建设,而乡企业公司因为有这位三叔撑腰,更是不把原告放在眼里。可宋金玲看在眼里,忧在心头:自古以来,一个“情”字不知毁了多少正义啊!她深知:人情的闸门一旦打开,法律将会苍白无力,党和法官的形象也将会严重受损。她对孩子的爷爷和那位三叔说:这个案子我不能耐看“僧面”、“佛面”,只能看事实和法律。如果给了你们的“面子”,就丢了法律的“面子”,那我也就不配当法官。案子还是如期公开宣判,乡政府被判连带还款责任后,那位三叔气得拍桌打板:“没想到包公死了那么多年,咱张家还能出个‘女包公’,一点‘面子’不给,叫我这老脸往哪搁!”但气归气,事还得办,乡政府在规定的期限内全部偿还了银行的本息。当地的群众都说,这案子审得公正。
  宋金玲审案只认法不认人,只顾法律的“面子”,而不顾亲友的“面子”,被群众称赞为公正廉明、铁面无私的女法官。
  “无情未必真豪杰”。更不要说心地纯正、感情细腻的宋金玲,为了法律的公正和公平,她六亲不认。但对那些需要法律提供呵护的当事人,她却是情深义百般关爱。2000年1月,在一起保险纠纷索赔案中,宋金玲不仅秉公执法,而且倾情被告,通过法律使一名不幸的7岁男孩获得了七万元的保险赔付,从而把她既严格执法、又一腔真情为当事人寻求法律保护的情怀演染得淋漓尽致。
  该案中的原告赵阳,是一个充满不幸的男童。因家境贫寒和父母双双下岗,家庭争吵不断,导致他父母离异,他被判给了父亲抚养。母亲从此离家外出打工不知去向,由父亲带他艰难度日。1999年初,他父亲借钱买了一辆旧面的拉客,随后又用3000多元在某保险公司为赵阳买了至18岁的人身保险。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l999年9月,赵阳的父亲在去连云区拉客的途中与一辆大货车相撞,结果车毁人亡,而小赵阳此时唯一的亲人只有他83岁的爷爷。爷孙俩相依为命,住在一问平房里,生活非常困难。在没有经济来源的情况下,赵阳的爷爷去某保险公司要求给予赵阳人生保险赔偿。可保险公司以赵阳父亲的驾驶证未年审为由拒绝赔付。无奈之下,赵阳的爷爷一纸诉序状将保险公司告上了法庭。
  宋金玲在审理交警队处理车祸的卷宗中发现,赵阳父亲的驾驶证确属当年没年审,而法律对此没有明确规定不负赔偿责任,驾驶证也仍在有效期内。另外,保险公司拒赔的另一个理由是交警队出具的调查材料中有关赵父酒后驾车的证人笔录。宋金玲在仔细审查这一证据时认为,仅凭交警队提供的一张饭店中只有酒杯、没有当事人喝酒的照片,就认为赵阳的父亲是酒后驾车,证据不充分。当她也找来那天与赵阳父亲一同吃饭的几位证人核实战时,他们都证明赵阳的父亲没喝酒,那份笔录是因为交警队当时说如不这样讲,他们都有责任,经济上要被重罚。宋金玲感到有足够的证据推翻酒后驾车的认定,而驾驶证未年检,虽交通法规不予承认,但年审期间短,有效期的期间长,可认定未过有效期,保险公司应当给予适当赔偿。
  宋金玲开庭后,被告保险公司当庭又提出了原告监护人主体不当,应由其母亲亲自代为诉讼,而不是他爷爷。宋金玲依法只能准许。可赵阳的爷爷说:他妈妈外出至今,从没回来看过赵阳,我上哪找去?宋金玲为此又多次找到赵阳的姥姥、舅舅,讲明情况,希望他们看在孩子赵阳的份上不计前嫌。两个月后,赵阳的母亲终于从外地回来参加诉讼。但保险公司以投保时间短,赔偿证据欠缺为由只同意赔偿3万元。对此,宋金玲耐心说服保险公司,并带他们去赵阳爷爷家实际感受。那天老人生病躺在床上,小赵阳就着一碗凉水在啃着一块干硬的馒头。床上赵阳的爷爷老泪纵横:“求求你们可怜可怜这孩子,就发发慈悲和善心吧。”面对无助的孩子和老人,宋金玲眼含热泪对保险公司的领导说:“此情此景,你们难道不动情吗,你们还能再忍心拖下去吗?对困境中生活无着的人给予救助和关爱不也正是你们保险公司的初衷和赢得人民支持的根本所在吗?”
  常言道,情到深处感人,话到深处动人。第二天,被告保险公司态度转变,与原告当庭达成调解协议,同意赔偿七万元,并将现金交到了法庭。案子审结后,保险公司领导握着宋金玲的手说:“真是精诚所致,金矿为开,我们惭愧啊。你宋法官不仅依法办案,更是情满法庭,从你身上,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法律是如何在为弱者提供援助,让社会多一份安宁。”赵阳的爷爷更是感激涕淋,硬是要赵阳给宋金玲下跪磕头,还嗫嚅着说:“闺女,我活了83岁,第一次见到有你这样的好法官啊,为孙子赵阳,我和我死去的儿子给你下跪。”已是两眼模糊的宋金玲一把抱住老人:“不,老人家,应感谢的不是我,而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好法律。”
  “人非早木,孰能无情?”宋金玲办案就是这样既动法,更动情。但对超越法律规定的说情她坚决抵制,而对那些亟需法律救助的当事人,她情洒法庭,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法律的保护。那些即使输了官司的人,也输得明白,输得服气,有的甚至说,以后有官司就来找宋法官。正因如此,宋金玲审理的案子,在全院调解率最高,上诉率最低,8年中经她手审理的案子810件,没一件错判和超审限的。
  宋金玲审案,所以能够证据确凿,定性准确,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她掌握法理,具有坚实的法律理论基础。这位在校刻苦好学,门门功课全优的“优秀学生干部”,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把读书看报演化为一大嗜好。星期天、节假日,只要有空,不是到图书馆查资料,就是在办公室看书,报纸只要经过她的手,不是少这就会缺那,到处开着“天窗”,同事风趣地说:小宋不能第一个看报。聪明好学,再加勤奋刻苦,宋金玲业务怎能不精?所以,遇到疑难案件,院里领导首先想到的就是她。因为疑难案件的审理难度最大,处理得不好,就会影响法院的声誉,也损害法官的形象。而宋金玲凭着扎实的知识,高度的责任心,查明案件真相后,在不违背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果断裁判,取得了办结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 1995年,新浦区法院管辖的区域内有个精密仪器厂,靠生产一吃。后来因为厂里班子调整,新领导把为该厂作出重大贡献的供销科长郭某不知什么原因放到车间当工人。郭某一气之下停薪留职搞单干,租了五间房子,又花一万多元买了一套设备,在家也搞起触电保护器的生产。他因为跑了多年供销,各个要货单位熟门熟路,再加上他的产品比厂里的便宜30%以上,结果外地客户几乎都被郭某吸引过去,一个好端端的国营厂就这样逐步走向半停产、停产。而郭某却在“不吃馍头争口气”中把家庭工厂办得红红火火,成为有名的“大款”。后来厂里以郭某侵犯该厂产品的商标权起诉到新浦区法院。这是院里首起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件,院领导指名把该案交给了宋金玲。
  案件接手后,她一边学习,一边了解案情、发现原告与被告之间分歧的焦点是赔偿标准和数额。当时由于我国现有法律只原则规定构成商标侵权要负赔偿责任,但具体标准、数额却没有明确规定。而被告郭某不仅不愿赔偿,还对厂里不明不白撤掉他的供销科长耿耿于怀。宋金玲想,被告不服,案子即使判决,郭某明里停产、暗中生产,这样仍然达不到期望的社会效果。为此,宋金玲对郭某晓之理、动之以情。但郭某虽然承认他的侵权责任,但仍不愿就此罢手,要与厂里一争高低。后来宋金玲把郭某领到厂里困难职工家中走访,当宋金玲把郭某带到一下岗职工李某家时,李某下岗在家,70多岁的母亲病倒在床没钱治病,小孩又要钱交学费,正在一筹莫展。一见郭某,李某顿时把一腔怨气和苦水向他泼来:“就因你,好端端一个厂趴下了,二、三百号人下岗吃不上饭,唯有你吃香喝辣,财大气粗,你侵犯的是谁的权利?你有罪啊!”面对指责,郭某的嘴张了半天只说了一句:“我不是有意对着大家的......”回来后,郭某对宋金玲说:“宋法官,今后我决不再生产,也不争这口气了。”颇感疲惫的宋金玲顿时又来了精神,她随后又赶到该厂,建议把郭某重新招回上班,让他把劲使在厂里。后来在此案裁判中,宋金玲运用我国有关法理,大胆地借鉴欧美具体的侵权赔偿方法,提出郭某应赔偿原告现金3万元,并将1万多元的生产设备上交厂里所有,最后双方照此达成调解协议,郭某回厂上班,由厂里重新安排工作。后来郭某在规定的期限内主动履行了义务,并对宋金玲说:“我虽输了官司赔了钱,设备也给了厂里,但我从心眼里服你的裁判。”从此,精密仪器厂又有了生机。厂里经过人员调整,重新启用郭某,结果逐步恢复了生产。
  一个案子的公正判决,竟救活了一个厂。当宋金玲看到该厂职工和领导们高兴的样子,宋金玲此时更加掂量出作为一名法官身上的担子有多重,秉公执法的作用有多大。
  宋金玲在法院是个女强人,是个多次获得荣誉称号的“办案能手”。可她在家里,由于工作忙,却没尽到一个妻子和母亲的义务。就说买菜做饭,一般都是做妻子的看家本领和拿手绝活。可每每提到此事,宋金玲就会陡生一股愧疚。因为整天忙于案子,平时上班早,下班迟,有点空余时间还要看看书,查查资料,加之办公地点离家七八里路,中午不回家吃饭,料理家务和孩子的担子大多落在了她那位在国税局工作的丈夫身上。宋金玲感到最值得骄傲的是她有个好丈夫。平时买菜做饭,接送孩子,都是丈夫一手包揽。面对记者的采访,她丈夫小张有些腼腆地说:“她太忙了,上班路又远,我只好多干点。相互理解、相互体谅呗。小宋在家排行老小不会做饭,开始我总想教她尽快学会,可这几年没把她教会,倒把我锻炼成了家中的厨师,外边的饭菜金玲一般还吃不惯呢。”在他那风趣的言语中,始终流露出对妻子金玲的深深关爱。
  可宋金玲一想到那一次丈夫生病住院就要掉眼泪。那天天气阴冷,早上出门时她就发现丈夫疲劳要生病,果然,下午4点多钟她就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告诉她丈夫高烧正在医院挂水。就在她刚要去医院时,宋金玲突然得知,一个跑了多趟都未找到的案件当事人在海州家中出现。她立刻骑车赶往十五里外的锦屏山南侧找到他家,刚白一推大铁门,里面一条大狼狗“汪汪”地向她扑来,她倒退几个趔趄,差点摔倒。遗憾的是这名当事人不在家。她通过邻居得知,当事人可能还会回来,她一直守到晚上7点多钟才找到。等她匆匆赶到医院时,已是晚上8点多钟,丈夫第二瓶点滴都已挂了一多半,脸色苍白的丈夫看到她便问:“金玲,吃饭了没有,外面天很冷,怎么穿得那么少?”她刚要说的话全咽了回去,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她为有这样的丈夫而感动,也为没尽到妻子的责任而内疚。
  宋金玲不仅感到愧对大夫,也愧对孩子。女儿没到周岁时,为了工作二她就给孩子断了奶。那段时间案子多,她早上出门,天黑回家,孩子托付给请来的一位小保姆照看。后来全市法院系统举办一场“公正杯”法律知识大赛,自然少不了宋金玲这位才女。为争取好成绩,院领导决定将3名参赛选手送到几十公里外进行封问学习40天。20多天过去,宋金玲与同事没日没夜地学习、背诵,每天都到深夜一、二点才休息。结果累病了,领导硬是叫她回市区看病。当她从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完身体出来,已是上午10点多钟,临走前,她顺道回家看看牵肠挂肚的孩子,女儿此时正在保姆怀中玩耍,她迫不急待地张开双膀就要抱,可女儿摆着小手哭喊着不要她,任她怎么哄:“晨晨,我是妈妈”,女儿连脸都不肯转过来,竟不认她这个妈妈了。她不禁潸然泪下。当她心酸地对着镜子,望着自己憔悴的面容、失去光泽的头发,连自己都不敢认,怎能怪孩子呢?她总觉得欠孩子太多。如今女儿四岁了,孩子常问她:“妈妈,你什么时候带我去公园看小猴?”尽管她知道公园不太远,但却感到难以兑现。为让孩子有个好心情,她只好随口答应:“等妈有了时间,一定带你到公园去玩个够。”的确,她因忙于工作,几乎没休过星期天,公园离家虽只一二里路,可她已有一年多没陪孩子去过。星期天笔者在宋金玲家采访时,女儿晨晨忽然想起了什么,一把抓住她:“今天妈妈没上班,你很早很早以前就说,只要你休息就带我上公园,好妈妈,求你了,你今天就领我去公园看看小动物吧?”
  望着孩子那纯真而又乞求的目光,我发现宋金玲的眼眶里噙满了晶莹的泪珠,就连我也被孩子的乞求声叫得眼窝发热。我合上笔记,对宋金玲说:“去吧,你该陪陪孩子,就带她去一次公园吧,她毕竟是个三四岁的孩子。”
  回来的路上,我的脑海里始终浮现着宋金玲匆忙办案的身影,对这位女法官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