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南京讯:一是诉调对接,着力构建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进一步发挥调解在化解矛盾方面的作用和优势,努力做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今年以来以调解或经调解撤诉的案件占 60%,所调解案件无超审限、无申诉再审、无信访,达到了化解矛盾、案结事了的目的。深入开展审务进社区(乡镇)活动,进一步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通过设立人民调解窗口,强化对基层民调组织、人员的指导和培训,建立健全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接访制度、联系制度、业务培训制度和情况通报制度,构建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有效对接机制,实现诉讼调解与社会大调解的有机互动。

二是宽严相济,着力发挥刑事审判对社会安全的屏障作用。以刑事审判为立足点, 对危害社会治安的严重犯罪,继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坚定不移地抓好严打斗争,依法从重从快打击,绝不在审判环节贻误战机;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和法律适用关,确保办案质量;宽严相济,寓教于审,着力发挥司法的教育引导功能。1-6月共受理各类刑事案件221件,审结193件,判处犯罪分子282人,其中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18人。

三是服务大局,着力防范和减少市场交易风险。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保增长、促转型的要求,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民生。开展了经济运行态势对司法影响的专题调研,对医患、劳资、房产等类案件进行风险预测与防范,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通过各种形式掌握宏观经济和企业发展的有关信息,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服务的超前性。通过座谈、走访、个别沟通等方式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建立预警机制,提出防范对策,避免企业经营风险,提高司法服务的针对性。3月份,该院民事审判业务庭走访辖区内一批重点企业和困难企业,依照社会影响大、受金融市场变化影响深等标准,梳理出南京市浦口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等5家企业作为联系单位,建立了法院联系企业名册。目前,该院已和这5家企业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目前存在的困难和司法需求,排查梳理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

四是强化排查,全面提升保障社会和谐的能力。建立定期社会矛盾大排查制度,成立了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及时组织力量认真接待处理。今年以来,通过开展涉诉信访不稳定因素大排查工作,加大信访工作力度,提前预防、及时化解信访苗头12余起。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该院专门召开维护稳定的工作会议,部署各部门全面梳理排查不稳定因素,并对梳理出的案件落实四定一包工作责任制,确保四个不发生工作目标的实现。坚持以息诉止访为目标,完善整体化、流程化、人性化的涉诉信访工作体制,加快解决问题的力度和速度,切实提高重要信访的按时办结率。主动做好预防和处理涉诉信访突出问题的工作; 主动做好对上访、申诉老户的排查和说服教育工作,坚持文明受理和果断处置相结合的原则,规范涉诉信访秩序。信访工作步入了新结案件基本无信访、信访陈案逐步减少,无越级、进京上访的良性循环轨道。

五是提高效率,全面提升执行工作能力。稳步推进执行难问题的解决。主动汇报,积极争取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与公安、工商、银行、房产、土地等机关分别建立执行工作联动机制,以街道、社区(村)综治人员为主体建立覆盖全区的协助执行网络,区财政拨款设立执行救助专项资金,在区内形成了全社会综合治理执行难的工作格局;内部则充实执行队伍,穷尽执行方法,通过健全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采取曝光执行、交叉执行、委托执行、集中执行、审计执行、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协助调查令等有效方法,不断加大执行力度。1-6月,共受理执行案件1374件,执结846件,执行标的额实际到位率97%,执限期内执行结案率为100%,执行工作步入良性循环。

六是创新载体,着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活动。发挥法庭审判的宣传教育作用,发动群众自发旁听,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旁听;联合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电视台教科频道、《南京晨报》等媒体,继续开展以案说法等活动,扩大审判的社会效应;以法治副校长制度和社区共建点为载体,主动深入校园、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从源头上预防犯罪,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半年来先后发表法制宣传稿件240余篇,其中在中央媒体上发表稿件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