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基层闪光-记宿城区人民法院洋河法庭朱保东法官
作者:王猛 发布时间:2007-11-13 浏览次数:3367
在苏北小城宿迁这样一位普通而又负有传奇色彩的年轻法官。说他普通,是因为他长期扎根基层,从事着最为普通而琐碎的农村案件审理工作;说他传奇,是因为他年均审结案件300余件,2007年前10个月结案数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389件。他就是宿城区人民法院洋河法庭朱保东法官。
朱保东1995年从司法学校毕业后进入法院工作,一直在农村法庭工作,历任书记员、助审员、审判员、副庭长,有着十分丰富的基层办案经验。十几年来,朱保东审理的案件不但数量多、质量好,调解率也很高,无一人因不服上访或缠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他连续多年被评为区法院办案能手以及先进工作者,2004年被区委政法委授予“十佳政法干警”荣誉称号。凭着自己对审判事业的无比热爱,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现了当代基层法院法官的魅力和风采。
扎根基层 心系百姓
多年的农村法庭工作经历使得他与农村的广大老百姓结下了深厚感情。有人问他,农村法庭那么远,那么累有什么好呆的?他笑笑说:“城市百姓需要法律,农村广大百姓同样需要法律,我在这里习惯了,工作开展会更方便。”
朱保东法官认识到法庭受理的绝大部分案件是因邻里纠纷、亲情纠葛而起,性质并不严重,只要耐心细致地向当事人明理释法,认真做好调解工作,就不难使双方达成和解,从而化解矛盾,做到案结事了。正是基于此种考虑,他审理每一起案件都先考虑是否适用调解程序,虽然这样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却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朱保东认为这么做??值。2005年,家住宿城区埠子镇的八旬老人夏某与子女赡养纠纷一案由埠子法庭受理。据了解,夏老汉晚年丧偶,一直孤单一人生活,膝下六男两女共八子女皆不愿主动承担赡养义务。案件受理后,时任埠子法庭审判员的朱保东多次来到老人病榻前探望,主动与老人拉家常。还分别来到夏老汉八个子女家中了解情况。通过短暂的接触,朱保东发现夏老汉的子女并非不通情理,不讲亲情。无非是因鸡毛蒜皮小事而起争执,造成矛盾激化,最终对簿公堂。理清了事情来龙去脉,朱保东的思路便一下子清晰起来。他先是耐心细致地做夏老汉子女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促使他们主动来到病床前向父亲磕头赔礼道歉。夏老汉见状,激动地一个一个将子女扶起,一家人抱作一团,哭成泪人。朱保东的调解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他并不满足。他认为这种家庭纠纷一旦旧怨复发很有可能会引起恶性事件的发生。为彻底解决矛盾,朱保东多次来到老汉家中陪老人家下棋,缓解老人的孤独情绪,到老汉子女家中询问工作生活情况,和这家人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案件也得到了彻底完结。
2007年7月,朱保东法官审理了原告石磊诉被告邵红英离婚纠纷一案,该案在审理过程中,他耐心细致做调解工作,使得原被告双方对离婚和子女抚育基本达成一致意见,但邵红英要求石磊一次性给付子女生活费,石磊表示无法一次付清,表示愿意分期付款。邵红英对石磊分期付款不放心,结果双方僵持不下,最后,在朱保东引导下双方当事人一致选择旁听的原告姐姐石丽作为担保人,最终双方对子女抚育费给付达成协议,保证人石丽负连带清偿责任。即使案件得到顺利调解,又使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双方当事人对此都很满意,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秉公办案 勇挑重担
法庭工作的确非常辛苦,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克服重重困难,依法居中裁判。不受金钱利益所利诱,不受亲朋关系所影响,始终做到依法公正办案。在农村呆久了,加之朱保东本身也出生在农村,自然认识很多亲戚、朋友,可他总是说情不许、送礼不收,公正执法,依法办案。十几年来,从未办过一件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
有人笑称他是文弱书生,可熟悉他的人心里清楚,这个个头不高,忠厚朴实的法官干起工作来也是个拼命三郎。2006年,他带队前往安徽阜阳中铁四局就该局所欠宿迁市泰玛士集团项目工程款一案进行财产保全。朱保东在当地银行查询该局账户时发现并无可冻结款项,当时便决定对该局车辆采取查封保全措施。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查封的过程中闯入20几个身份不明人员,强行阻止了朱保东一行正常办案,并推搡着将他们赶出办案现场,朱保东身体也因此受到轻微伤害。但是他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到,在当地法院同事的积极配合与协助下,经过与中铁四局的沟通交涉,最终朱保东一行顺利地为原告宿迁泰玛士集团讨回现金19万元。泰玛士集团在收到钱款后立即给朱保东法官送来锦旗和感谢信,对他秉公办案、不畏艰难的精神表示钦佩。
朱保东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朴实的法官,他在平凡的岗位上抒写着一位基层法官的非凡传奇,用自己的行动捍卫着公平与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