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动司法用真功 司法为民动真情 淮安市两级法院服务“三保”实打实
作者:余增明 发布时间:2009-11-20 浏览次数:549
本网淮安讯:在全市形成覆盖1489家企业的联系网络;在439个村居设有法官组成的“平安与法治建设指导员”;中院和基层法院党组分别对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和辖区内重点项目实行挂钩服务。去年以来,江苏省淮安市两级法院紧紧围绕中央关于“三保”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能动司法,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切实增强依法服务“三保”工作的实效,为淮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和优质的司法服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保服务“三保”工作正确方向。去年初,市中院党组成员每人一个调研课题,专题研究“弃企避债”、劳动争议、房地产等法律问题,并形成调研报告在党组扩大会上交流。下半年,中院组成9个调研小组,围绕服务大局、服务企业、涉农案件等9个课题开展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10篇。金湖法院组织40余名法官深入到全县11个乡镇、117个行政村和8个农村居委会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司法调研活动,了解村级债权债务的底数及其构成,摸索镇村“清财化债”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在全市进行了推广。针对宏观政策调控对淮安房地产市场产生的影响,中院及时出台《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及房地产开发等城建纠纷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的意见》,受到市委市政府肯定,市委转发了该《意见》。今年2月,中院制定下发《关于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依法妥善审理涉企案件的意见》,依法帮助企业摆脱困境,有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市中院对已审结的企业主“弃企避债”纠纷案件进行认真剖析,分析案件特点和原因,及时提出防范类似问题发生的措施,向市区30余家房地产企业发放,受到企业好评。
??以服务企业为重点,深入开展人民法院联系企业活动。中院先后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联系企业、联系村居活动的意见》和《关于法院领导挂钩全市重点项目的通知》等文件,在全市形成覆盖1489家企业的联系网络。由全市法院439名法院组成的“平安与法治建设指导员”,为所联系的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及时提供司法服务。市中院党组成员挂钩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的15个重点项目,各基层法院院领导分别挂钩辖区重点项目。积极为全市891个市级重点工程和73个超亿元的重大项目提供司法服务,全力促进富士康、淮钢、台玻、万达广场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对困难企业救助。以全市法院民二庭为联系点,实现与困难企业一一对应,“一企一策”,通过破产重整、诉讼和解等手段,使11家濒临倒闭的企业重获新生,15000余职工重获工作岗位。
??以审判工作为抓手,全力促进淮安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畅通企业司法救助渠道,实行涉企案件立案导诉、法律咨询、指导举证“一站式”服务,为特困企业缓减免诉讼费470余万元。对于重点涉企案件,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理、优先执行,依法维护企业生产经营。依法支持和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破产工作,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保障企业职工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去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审结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内的破产案件81件。其中,中院审结50件,共涉及债务274.03亿元,盘活企业存量资产10.3亿,协调安置职工28809人。妥善审结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而发生的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医疗费、保险费,解除劳动合同等案件4567件,依法为农民工、企业职工追讨欠薪776万余元。
??以司法为民为宗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今年以来,共为1040名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756万元;为121名困难的申请执行人提供救助资金达56.57万元。通过网站、电子信箱、报刊等形式,积极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群众征求意见,并认真做好反馈和答复工作。建立并完善法院开放日制度,组织开展“百场庭审观摩”、“百场就案讲法”、“百件司法建议”和“百场巡回审判”的法制宣传“四百”工程。采取突击行动、悬赏执行、舆论曝光等多种方法,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确保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得到及时执结。完善并坚持院长每周接访、中院领导季度“下访”制度,建立健全法官信访考核奖惩制度、重点信访案件化管理等制度。今年,涉诉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8.5%,绝大部分信访得到及时、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