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几年前,这首《我想去桂林》的歌唱出了多少人心中对桂林的憧憬和不能亲临其境的无奈。

在校园的时候我也曾梦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只是漓江的水在我心里默默流淌了许多年,终于在今年夏天,蒙领导给了机会,自己带上一些钱,和随行的伙伴们兴匆匆地坐汽车、乘飞机直奔桂林而去。

桂林浓荫蔽日,满目葱茏,桂花树比比皆是,据说桂林由此得名,可以想见,待秋日桂花盛开时,那弥漫满城的甜香啊,是怎样的沁人心脾,直香到你的衣服、发间和笑涡。

当然,去桂林,还是要看阳朔的漓江两岸。从桂林先乘游船,一路上,我们终于看到了影视、照片上那心仪已久的风光,哦,原来,桂林山水,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像是前世的老友,在今天,我们始又惊喜重逢。

正是清晨,云翳在青峰间缭绕,似仙女惺忪地半蒙着面纱,慵懒地临江梳妆,漓江的山水这时更像首朦胧诗,扑朔迷离、韵味悠悠。随着朝霞冉冉升起,黄布倒影、僧尼斗嘴、雪狮岭、月亮山、九马画山,在熹微的晨光中渐次扑入眼帘,群山竞秀、奇峰林立、千姿百态、碧水萦回,岸边,一丛丛凤尾竹摇曳着阔大的绿叶,像列队欢迎着我们这群远方的友朋。

船过黄布倒影时,有人拿出20元人民币,比对着币面上的风光图,可惜,那天风较大,吹乱了一江倒影,我们只看到了水面上的青山,不过,我以后仍然可以指着币面上的风光骄傲地对亲朋说:“瞧,这儿我来过。”

游船到兴坪码头时,需下船换乘敞篷车再去另一个码头,下游因地势开阔,水不算深,水下还有浅滩,就必须两人一组地乘坐竹筏了,想到能与漓江这么浪漫地零距离接触,更是兴怀满至。车颠簸在山路上,路边掠过挂着青青橘子的橘树和外观极似龙眼的黄皮果树,有朴素的茅舍错杂其间,一个妇女领着两个小女孩向游人兜售黄皮果,两块钱一把。

一会儿,车到码头,我们迫不及待地上了竹筏,艄公长蒿轻点,我们的竹筏便如燕子般,贴着水面又飞进这百里画廊。但见漓江两岸,青山突兀,一江澄碧,倒影清晰,无数歌吟。前人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清人袁枚有诗:“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我以为这首诗道尽了漓江山水的无穷美妙。我把双脚都伸进了清澈透明的漓江里,看见漓江的水调皮地碎成剔透的玉珠,落进江里,又寻不见了,又看见自己的脚快要走进江里青山顶上了,不由得惊喜得讶异。清风徐来,长发拂面,裙袂翻飞,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美丽。一刹那,又仿佛觉得在很古老的童话里,漓江山水一定是个仙女,清丽出世,某天落入凡尘,便化作美仑美奂的漓江山水,不染尘世半俗,已然千万年。心中早忘了刚才那一会儿的颠簸,竞起了不如就在此结庐而居的念头,日日携子之手,看天下云卷云舒,观江水潮涨潮落,就让日子随着悠悠江水慢慢老去,闲时,也不妨卖卖黄皮果和橘子。

离开桂林的时候,心里有几分依依不舍。云生足下,星列胸前,我带不走它们,就让这份美长留在记忆里吧。我还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