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中院诉调对接惠及民生
作者:杨梅花 发布时间:2009-08-03 浏览次数:341
利用“人民调解工作室”的形式,进行纠纷引导、指导民调、诉调对接、司法确认等工作,以达到“多元架构、多元联动、多元化解”的办案效果,自去年10月起“诉调对接”工作在徐州法院全面实施以来,全市各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设立了规范化“人民调解工作室”35个,选聘专职工作人员85名,调解纠纷2418件,调解成功1531件。同时,在徐州两级法院的参与和指导下,全市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调解组织网络体系,3万多人的大调解队伍。几年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万多件,防止民转刑案件近400多起。
为引导当事人将纠纷由“诉”转“调”,徐州两级法院创新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实行化解矛盾纠纷的资源再整合,努力使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法律援助工作有机结合。丰县法院华山法庭将辖区村委会治调主任、平安中心户长聘请为“诉调对接”调解员,构建了户、组、村、镇的四级大调解网络,2008年以来案件的调解撤诉率达92.6%。新沂法院在全市420个行政村设置了调解信息联络员;鼓楼法院金山桥开发区人民法庭将辖区全部53个社区的分管领导聘请为特邀调解员;泉山区街道办事处、基层工会、共青团、妇联全面总动员,案件调解率提高了20%;铜山法院与县司法局建立了法官与律师的互评互动机制;贾汪塔山法庭和睢宁凌城法庭分别总结了 “六心调解法”和“调解七法”。
在建立健全多元调解衔接机制的基础上,徐州法院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通过“多点切入”的方式,实现调解程序对接。根据各诉讼环节的特点,确定每个环节的对接重点,做到诉前重分流、诉中重委托、诉后重协助,实现全程无缝对接。同时围绕民事纠纷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根据参调人员特长,有的放矢的确定对接案件。针对群众反映较强烈的消费者维权、医疗争议、劳动争议等案件,与交警、妇联、劳动保障、工商、医疗部门联动成立“交通事故”、“劳动争议”、“消费者权益”、“医疗争议”专业巡回法庭,专职处理上述案件。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8个交通事故巡回法庭结案450件,诉前调解成功达388件。
通过多元主体参与、多种渠道疏导、多样方式施治,徐州两级法院形成了解决纠纷的社会合力,实现了矛盾纠纷的有效分流疏导。云龙法院人民调解服务中心成立以来,通过诉前调解化解的纠纷占受理民事案件的41%,从源头上减少了大量纠纷以案件形式进入法院,有效缓解了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去年以来,铜山县法院民商事案件54%实现庭前调解,23%在庭审中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庭履行完毕,真正体现了案结事了的要求。通过推进诉前调解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广大法官和谐司法的意识,同时,由于讼源的疏减,也使得法官有更多的精力抓好诉讼案件的审判工作,促进了审判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