赡养案件我也办得不少,不外乎是子女不孝,老人无人赡养才起诉的。

前不久,我又调解了一桩赡养案。案件完结之后,我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案件的原告王老太今年已89岁高龄了,她将自己的四个儿女告上了法庭。按理说,这样的老人应该颐养天年了,可她怎么会告起了自己的儿女呢?

带着对老人的同情,我翻开了手中的诉状材料。让我惊讶的是,王老太是因为子女不肯送自己进敬老院才上法庭的。这倒奇怪了,在农村,只有无儿无女的人才会选择进敬老院。难道是她的儿女都不养她吗?我叹叹气,想来又是一群不孝的子女吧。

叹息之余,我决定与老太好好地沟通一番,听听她的真实想法。

王老太告诉我,她与丈夫共同生育了三子两女。四十年前,丈夫过世后,王某辛辛苦苦将五个子女拉扯长大成人,五子女先后成家立业。

十年前,长子不幸病故。说起这事,王老太深陷的眼窝又泛出了泪光。这我能理解,白发人送黑发人,任谁感情上也受不了啊。

我问老太:“其他四个子女都不养你吗?你放心,我们会给你作主的。”

老太摇摇头:“那倒不是。他们都住在农村,二儿子、三儿子常年在外打工不在身边,孙子孙女又都在外上学。女儿毕竟是嫁出了门的,也有自己的家庭,不可能总是陪伴在我身边。我自己成天一个人在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这日子太难熬了。”

“你有没有跟子女们说过这些,让他们在家照顾你。”我又问老太。

“说过,可他们也难,不出去打工生活怎么办?”老太又叹口气。

我沉默了。是呀,子女们都有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的苦衷,总不能为了老母就不顾自己的家庭了吧。

见我不吭声,老太又开了腔:“我想好了。我还是到养老院去。因为那里老年人多,有人说说话,生活不孤单。”

了解了老人的想法后,我组织老人和她的子女们进行调解。

我把老太的想法告诉了她的子女,他们极力反对。理由很简单:“有儿有女的,去什么敬老院呀?人家还以为是我们做儿女的不孝顺呢,这不是让别人戳我们的脊梁骨吗!”

“妈,我们也都这么大年纪了,还到这儿来丢人现眼,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就是,为这点事把我们都告上了法庭。人家都怎么看我们呀?”子女不住地埋怨老太。

老太不为所动,坚持要去养老院。我也劝他们尊重老人的意愿,因为在养老院毕竟能让老太太不那么寂寞。看母亲是动真格的了,再阻拦也于事无补。子女们商量来商量去,还是尊重母亲的意愿为好。于是,在我的调解下,老太的四个子女同意委托某镇敬老院赡养老母,每月给付寄养费300元。

寄养的事情已经停当,但考虑到王老太年事已高,疾病在所难免,医疗费等有些费用及事项还需要加以明确,我又组织双方进行了调解。

所幸的是,老太的子女并不忤逆。经过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王老太今后的生活费、医疗费、在敬老院的护理费由王老太的两个儿子各半负担;若王老太因年老患病卧床不起时,则由两个儿子接回家中,轮流负责其平时的生活起居。同时,王老太的两个女儿负责为其洗衣、擦身,每人每周不少于一次。

事情圆满解决,王老太高兴地笑了,连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儿女们看到母亲的笑容,也释然了,对我连声道谢。

送走了一家人,我不禁掩卷深思。都说“百善孝为先”,到底怎样才是真正的孝呢?很多人都以为只要给老人吃喝就行了,殊不知老人心灵的慰藉也是非常重要的,王老太的案件就是一个明证。衷心希望普天下的老人都能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