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执行谈话的旁听有感
作者:朱敏慧 发布时间:2009-06-17 浏览次数:1683
半年考核将近,案子还有多件在手,现在的执行员是一个人当作两个来用,作为内勤的我,偶尔也会被“拉夫”来做下谈话笔录。
事实上我到执行局之后做谈话笔录的机会不多,大部分各实施组自己内部就解决了。执行上的谈话记录,需要记的内容乏善可陈,有时候谈上大半个小时,落在纸上的只有几句,但今天的这个谈话耗时之长也是比较少见的,我来之前已经谈了超过一个小时,我走之前申请人和被执行人双方的意见还没有达成一致。
作为一个旁观者和记录者,对于此次谈话以及之前所见所闻的执行过程,除了执行难三个字,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表达。一份法律文书需要申请执行,绝大多数是义务人拖延或者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载明的义务。作为一个执行员,阅卷、调查可以不提,但怎样安抚权利人激动的情绪,尽量化解权利人和义务人之间激化的矛盾,还要将申请标的和义务人能力范围内给出的数额往一处凑,每个资深执行员都可以将自己执行的心得体会汇编成书。
当大多数人以为执行就是拆房搬物、强制扣划时,执行员们亲历抗拒执行的苦处谁能理解;当申请执行的巨大标的额与被执行人贫困的家境形成强烈反差,执行员为案结事了在其中所做的工作又岂是寥寥几张笔录纸能够体现。数字不会说话,数字只告诉我们最终结果,但过程,并不是跑了几次长途、谈了几次话、要到多少钱就能够反映的。
为什么执行队伍的建设从来都是高标准、严要求,为什么执行干警的素质从来都是最优秀,为什么“执行难”举国皆知,我想,仅仅这一次亲历亲睹执行谈话,就给了我最好的回答。眼见着,富有经验的执行员将激烈争吵的权利人和义务人分开,分头做工作;眼见着,情绪激昂的申请人、被执行人逐渐平静;笔录纸上的谈话记录仅仅增加了几行,手表上的分针已经悄悄画了大半个圆。闷热的天气里,穿着单衣的执行员已经浑身湿透;潮湿的房间内,不停喝水的调解者嘴唇上却还干燥翘皮。
仅以此案而言,不管这个案子最终结局如何,申请人、被执行人双方对执行员的工作都会感谢;不管这个案子最后能执行到几成标的,执行员已经尽到了最大努力。
我旁听,我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