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这是我国古已有之的多民族民俗大节,两千多年来,不仅家家户户都要隆重庆祝,并在许多城乡村寨举行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2009年,我们迎来了第二个端午小长假,吃粽子自然是少不了的习俗,除此之外,您对端午节的节日文化知晓多少呢?

端午节是中国古老而重要的节日,起源中国并传承至今,形成一系列丰富的节日文化。中国的端午节主要纪念的是伟大诗人屈原并在全国各地有着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可谓普遍性与地方特异性并存。中国端午节民俗活动有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儿童戴荷包、五毒兜兜等,意在驱毒辟邪;但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也有着一套完整的、与中国端午节既有关联又有差异的民俗活动。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是从酿制神酒开始,主要包括在大关岭举行的萨满祭祀、祭拜山神以及大关岭国师城隍和女城隍等一系列祭祀仪式。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活动还有官奴假面戏、农乐竞赛、鹤山奥道戴歌谣、拔河、摔跤、荡秋千、汉诗创作比赛、射箭、投壶等,多为民众娱乐活动。

历史上,以儒家思想与汉字系统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曾是韩国的官方文化,许多韩国大学者都精通汉文化。另外,在中国佛教徒心目中享有无限崇高地位的地藏王菩萨是与新罗国太子金乔觉(公元696?794年)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金乔觉于唐中叶渡海来安徽九华山苦修数十载,圆寂后被尊为地藏王,至今香烟不断。

对儒家文化的尊崇是韩国长期存在的历史文化现象。明清之际,中国发生民族文化大动荡、大交流,韩国文化人认为“华夏文物,荡然扫地”,慨然以“小中华”自居,将延续“汉家衣冠”、保存汉文化视为己任,在被迫“剪发蓄辫”的中原大地东面,朝鲜半岛坚守着儒家礼仪和有明一代的文化,成为汉文化在东亚的优秀继承者。

在中国,端午节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比较重视,有节日文化的氛围,但在城市被人们逐渐遗忘。在城市中,它已经被简化为去超市买几只速冻的粽子,很多人除了知道它和纪念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有关外,对它所蕴含的其他文化意义知之甚少。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成功,引发的一场“端午节保卫战”,总算让人们高度关注了一下这个节日,但“风波”过后,我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仍然没有明显的改观,通过节日复兴传统文化的想法,仍然是一厢情愿。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人知道端午节,愿意过端午节,但对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却没有多少想法??端午节所固有的文化符号,反而限定了端午节被发扬光大。比如,想到端午节便会想到纪念屈原,但实际上在更古老的时代,便已经有不少关于过端午节的记载。由于纪念屈原说影响广泛,这个观点的持续传播,也使得端午节顺理成章地成了“爱国主义教育节”。但要想传统节日重新在公众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不仅要维护它被权威化了的文化含义,更要深入挖掘它质朴而美好的一面,并赋予它可以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的活力,这样才会使得端午包括其他传统节日吸引全民参与,发现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