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房徒弟被砸伤 无钱赔偿师徒反目
作者:虞宙 作雪 发布时间:2009-02-12 浏览次数:962
本网常州讯:师父张某和徒弟李某,住同村,关系特别好,可一次意外的事故,却让两人反目成仇。2006年7月,由于一个小疏忽,李某在帮师父张某建房上拉楼板时被砸伤。事后,张某认为自己不应负全部责任,不肯接受李某提出的赔偿要求,两人因此闹上邹区法庭。次年,法庭审理,判决张某赔偿李某8万余元。李某不服,上诉至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后法院改判为赔偿12万余元。
无钱赔偿,张某被“徒孙”赶出家门
案件判是判了,可张某家徒四壁,还因为这次事故欠了一屁股债,实在拿不出赔偿款来。2007年底,眼看张某迟迟不履行赔偿义务,李某向邹区法庭申请强制执行。承办法官经过调查,了解到张某的困难状况,通过做工作,李某儿子小李做出让步,同意将赔偿金额减少到7万元,但要求张某必须一次付清。虽说赔偿金额减少了,但张某仍是拿不出这么多钱来。这下,“徒孙”小李犯了怒气,带着父亲李某气势汹汹闯到“师祖”张某家,扬言如果张某不赔钱,就别再想安稳住在家里。结果,张某一家被自己的“徒孙”赶出了家门。而李某被儿子安排住在张某家,不准其回家。从此,张某一家在外四处流浪租房住,凑来凑去,张某仍没凑到七万块钱,无奈之下,只好继续在外漂泊。
不堪贫困儿媳离婚,“徒孙”把父亲送到法庭拒其回家
李家为了给李某看病,已经到了穷困边缘,2009年初,见事情久拖不决,李某儿媳忍受不了家庭贫困,和李某儿子小李离了婚。也许是受到离婚的刺激,小李一下子失去了控制,几次来到法庭吵闹,最后竟然将父亲李某送到法庭,拒绝父亲回家。伤心欲绝的李某痛哭涕零,哭喊着要寻死。事情危急,承办法官立即委托驻法庭人民调解室调解员参与调解。经过一番劝说,承办法官亲自把李某送回家,并承诺会想方设法圆满解决此案。在冷静下来后,当事人双方再次来到法庭协商,见张某实在困难,小李再次就赔偿金额做出让步,最终双方达成赔偿5万元的协议。
再生事端,小李扬言要捅死张某
2009年春节前夕,邹区法庭杨文伟庭长和承办法官一起来到了当事人所在村委,就赔偿款的交付方式等细节做最后的协商。没有想到调解中,双方当事人再次发生争执。小李抑制不住激动的情绪,挥拳打向张某,并打电话叫人,声称“一命抵一命”,要捅死张某。为避免事情扩大化,法官叫人找来李某弟弟和其他村民一起劝说小李,努力平复双方情绪。在众人劝说下,小李慢慢的冷静下来,双方最终就赔偿金额和付款方式达成和解协议。张某在法官和同村群众的帮助下,凑齐了赔偿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