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成效明显
作者:马莺 刘虎 发布时间:2008-11-27 浏览次数:851
本网苏州讯:苏州工业园区法院根据最高法院批复授权于
一、领导高度重视是审判成效的前提
为切实做好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工作,省高院、苏州中院、园区工委、管委会都给予高度重视,支持并争取在园区法院民二庭专门抽调年富力强、审判经验丰富、外语知识良好的法官从事审判工作。目前审理知识产权的审判人员有2名,均为年龄30岁以下的名校硕士;另有人民陪审员1名,为经验丰富的高校退休法学教师。我院副院长分管知识产权工作,并负责各类裁判文书的审核签发。民二庭定期召开例会并邀请分管领导参加,宣布前期案件审理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对于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下阶段工作改进的方向。庭长随时将关于知识产权审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经典案例发到审判人员的办公系统并敦促其学习领悟。通过领导重视和优化人员素质结构,确保了审判工作优质高效的进行。
二、狠抓质量保障机制是审判成效的关键
我院在知识产权案件受理开始,就严把质量关,杜绝细小错误的发生。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规范相关审判人员。
一是完善业务学习机制。面对全新的审判业务,我院坚持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狠抓知识产权审判业务学习制度,采取考察、培训、公开庭审观摩、判决书制作比赛、分配调研宣传任务等方法,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实效。07年底在独墅湖举办知识产权服务交流会,我院排相关法官前往听取先进知识产权企业的经验和意见;08年中旬参加省高院组织全省知识产权审判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10月份在又参加在昆山举办的知识产权调研大会。并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去兄弟单位交流审判经验。
二是规范审判操作流程。我院知识产权案件全部实行普通程序,由审判人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审理。庭审后要求每位审判人员发言,表明观点,疑难案件交审委会讨论。每位知识产权审判法官均承办或参与各类案件的审理,熟悉并严格依照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的审判程序进行操作。审理过程中需要证据、财产保全的,由知识产权庭负责办理,所有裁判文书由院长审核签发,以严密的程序确保办案质量。
三是尊重案件本身的差异性。园区法院受理的15件知识产权案件中,有6件为北京某一原告起诉苏州6家不同的网吧侵犯自身著作权,3件是上海某包装公司起诉苏州不同的超市侵犯自身著作权。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的时候,并没有“一刀切”,而是充分做到尊重案件自身的差异性,找准不同案件的争议焦点,弄清个体事实差异,力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四是充分了解案情,明确争议焦点。知识产权案件本身比较复杂,侵权是非之间、轻重之间并没有很明确的界限和尺度。审判人员受理案件之后,都是充分了解案件事实,找准法律依据。庭审过程中听取当事人充分陈述,围绕争议焦点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在某著作权纠纷中,为了查明案情,应当事人的申请进行证据保全。
三、加大调解深度广度是审判成效的策略
我院充分认识到诉讼不仅是当事人人身、财产方面的利益冲突,更是当事人之间心理上的一次博弈。我院从当事人的“心结”入手,积极探索多种调解方法,从心理疏导为主线,加大调解的深度和广度,力争当事人罢手言和,从而实现审判定息止讼的功能。在调解广度上,拓宽调解范围,将调解贯穿于诉前、诉中。我院知识产权案件立案时首先充分发挥调解中心的作用,力争将矛盾消灭在萌芽阶段;在受理案件一周左右的时间会再次安排当事人进行一次专门调解;诉讼中,随着事实和法律关系的明朗,审判人员会再次询问是否愿意调解。在调解的深度上从源头着手,我院受理案件后,会采取打电话、上门等方法双方与当事人进行沟通,向当事人阐明事实关系和法律关系,讲明法律对于相关案件的规定。劝服当事人彼此拿出解决问题的诚意,能过作到互谅互让、公平合理、换位思考问题。对于诉讼有过高期待的当事人进行劝服,要求其理性诉讼,放弃没有法律依据的诉讼请求,避免支出过大的诉讼成本。通过多种方法,
四、加强协调沟通是审判成效的保障
在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中,我院充分重视本院内部、与上级法院之间、与其他兄弟法院之间以及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在本院内部,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庭和与立案庭、其他业务庭、执行庭的衔接;在和中院的联系上面,每月定期向市中院汇报知识产权审理的相关数据,通过中院的汇总形成对比性数据,找出自身的成绩和差距,以便有针对性地改善工作;在和外部法院上,加强交流合作。今年10月,深圳南山区法院民四庭向我院发出司法协助请求,请求我院协助其为一被告在苏州的知识产权案件调查取证,我院民二庭庭长丁建明欣然派人前往。全程协助也使我院有机会了解外地法院审理同类案件的方式方法,也有一次思想碰撞、经验交流的机会。我院还重视与政府相关部门在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方面的联系。11月,园区法院和园区知识产权局携手,共同打造园区知识产权环境,为知识产权审理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双方约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断扩大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共同营造良好的保护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