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自踏进法院大门的那一刻起,我度过了七个春秋。在耳闻目睹的看似平凡的案件中,在整日里风尘仆仆的身影里,我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本着对事业的忠诚、对工作的热爱、对百姓的深情,用心勤奋工作,用情演绎法律,用经办的每一起案件诠释着“法官”一词的内涵,也让我从中细细感悟“法官”……

 

在这群人中,有鞠躬尽瘁,在执行岗位上与世长辞的全国人民满意好法官、全省法院系统一等功臣罗学文同志,有操劳过度,在“严打”斗争第一线溘然长逝的老法官唐修礼同志,有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的年轻法官张瑞庭等同志……逝者已逝,而他们用生命谱写的法官之歌在生者中绵绵延续。在我的眼前,总看见许多这样的同志,当老人需要照料是,他们正在单位加班;但爱人需要体贴时,他们正在灯下阅卷;当孩子需要温暖时,他们正在外地查案……我想,这就是法官,他不跌宕于慷慨的陈词,而起伏于忙碌的奔走;他不活跃于场面的喧闹,而更深厚于默默的奉献;他不壮丽于感人的宣言,而更沉淀于风雨的洗礼,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于事业。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群体用他们的司法实践使我理解了法官的另一内涵,那就是公正。清楚地记得2009年的一天,一群群众敲锣打鼓来赠送锦旗。原来是吴某和李某因为一份租赁合同发生争议,争议部分是圆珠笔书写,无法鉴定。承办法官结合双方陈述及一系列证据判决吴某胜诉。被告不服,上诉到市中院,市中院作出了与原判决截然相反的判决。原告不服,向省高院提起申诉,经审理省高院维持了原审法院的判决。历时四年,反反复复,案件终于审结。原告激动地成自己到了现代的“开封府”,遇到了现代的“包青天”。这件事使我受到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撼,同时也体会到法官真正的价值所在。老百姓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走到法庭,法官该做的就是用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利,通过法律这把利剑,凭着良心这把尺子,给他们一个公正的答复。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如果民众是道德法庭的首席法官,那么,民情民心就是最权威的法典。

 

是的,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他们在解决大大小小的纠纷中维护着法律的公正,同时也恁是把貌似无情的法律演绎得令人心动。周某和王某的孩子在体育课上发生了碰撞,周某的孩子股骨头骨折,家中所有积蓄加上东借西借也没有凑足孩子的治疗费用。开庭时,周某跪在地上哭诉称不及时治疗会毁了孩子一生,李某却认为应由学校承担责任,不肯拿出一分钱。看着注重双拐的孩子,听着令人揪心的啜泣,承办法官冒着酷暑骄阳,上门做沟通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顽石”在真情中融化,经过多次协商,三方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一块石头不足以掀起惊涛骇浪,但一颗博大仁义的心却能够融化整个世界。呕心沥血地秉公执法,无私为民地排忧解难,我想,这就是“法官”的又一内涵。

 

法官的工作是平凡的,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但是他们有忠诚、公正、为民、廉洁的精神,穷尽一生去填写百姓心中的道德试卷,穷尽一生去播种阳光和正义——这就是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