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徐州讯:睢宁法院把爱民、亲民观念融入审判工作的每个环节,把便民、利民和取信于民的各项措施继续落实在创建立案文明窗口、加强诉讼指导、开展司法救助等便民、利民措施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基层法院司法为民、便民的新渠道。

今年以来,该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强化落实便民措施:一是积极办理“口头起诉、电话立案、人民法庭节假日立案”,为当事人构筑“绿色通道”。针对部份诉讼当事人文化水平低,不会书写起诉状,或是家庭困难,无钱聘请诉讼代理人代写等现状,规定了口头起诉制度。即由当事人口述起诉的事实,理由及具体的诉讼请求,立案法官将其内容一一记录,并当场向当事人宣读,若无差漏,后者就签字或捺印表示认可;对边远的农民“打官司”,因为距离人民法庭路途遥远,不能为打一场官司往返数次,人民法庭法官实行节假日值班制度,在当事人电话联系时根据需要“上门立案”。此外,立案法官受理案件的同时,用通俗的语言,耐心地向当事人宣讲证据的范围,证据的收集,证据的举示等诉讼常识,引导他们如何“打官司”。

二是立案阶段注重诉前、庭前调解,为诉讼当事人节约诉讼成本和时间。始终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判调结合、案结事了”的民事审判工作原则,采用摆事实,讲道理,讲法律等方法,积极采取诉前、庭前调解工作,为当事人节约了大量诉讼成本和时间。

三是扩大便民诉讼网络覆盖范围,深化便民诉讼联系点工作,强化“流动办案”。针对基层人民法庭的辖区幅员广阔,办案人员相对不足的现实状况,将便民诉讼联系点辐射到村社,确定固定联系人,全面推行人民法庭“流动办案”制度,即人民法庭法官到纠纷所在地实行就地审判,既方便了边远困难群众,又密切了法官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同时还起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普法宣传效果,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高度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