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述与父亲的感情,《背影》的真挚细腻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朱自清敞开明白的心间,传递着天下人子的感动。我与他五百年前是一家。先生面容清瘦,鼻梁上好生一副骨架精致的眼镜,镜片后保养着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和一副不识时务却好问世务的热道心肠。我也同样。

我有缘成为父亲的最小的孩子。平凡孕育平凡,父亲的人生深深影响着我。记得那次赴闽念大学,父亲送新生的我。火车上,父亲用青筋突突的手剥开鸡蛋递给我,自己却吃着素面包,我的心和喉咙顿时添堵,眼前仿佛放着一堆橘子??也依稀晃动着朱自清先生的父亲有些微微发福的背影!

父亲朴素。从穿着到心思。父亲是农民,立根土壤,很少远行,苦守家园而无漂泊的散漫。四季的行囊里永远装着水烟杆和草帽,以及更破旧的草帽。连爱心也不复杂,只求让一家人吃饱穿暖,让孩子们健康长大。作为家里的老小,我对父爱的印象更深也更特别些,总觉得炎热的夏季里永远响着父亲的大蒲扇,永远响着的大蒲扇为我送来凉爽,驱赶蚊蝇,直至进入梦乡。假如每个人就是一座博物馆,我乐意参观我的父亲,扁担,耙,镐,铲,锹,是展示其间的重要内容,熟悉而亲切。与绝大多数中国农民一样,节俭和朴素是父亲生活的本色,也是父亲珍贵的馆藏。

父亲执着。曾经吃过公家饭的父亲丝毫不留恋原来的饭碗,即使平反后也未向政府提出包括恢复工作在内的任何要求,专心当他的农民。也许他看清了世人贪心的面孔,自觉惹人不起或奉陪不上,也许本就觉得当农民的自在逍遥。十大元帅中我特佩服彭德怀,因为他在荒谬的氛围中能亲自上西山种下几分谷子地,用心厚道,不敢忘本。我的父亲健康勤劳,干农活从不输人,悉心理地,不沾投机取巧,不窥视士和商,心无旁骛地侍弄庄稼,整日里穿巡于作物的田间,仿佛阅兵的元帅。

父亲有资格当刨地的农民。日子艰苦,但父亲靠体力挣工分养活全家人,硬是挺扛下来了。记得家里有一根父亲使用的扁担,因常年的汗水浸润而油亮微红,就象父亲双肩上的肤色。与他相比,我直是汗颜,一介书生能不怀疑自身的生存能力?再瞧那些落马的贪官,原本除了做官别无所长,等到刑满获释,或是吃老本度日,或是扛着老面子死乞白赖混些生活费,与堂堂立足于生活的父亲泾渭分明,两路人生。腰板硬朗的农民父亲令儿敬佩!

父亲耿直。当初,年青的父亲血气方刚,参加工作后很是瞧不起生活中的污垢,尽管直白执拗的性子很不讨好,父亲依然我行我素,后果便是遭遇诬陷打击而削职为民。当了农民的父亲脾性不改,在村里也敢执义仗言,主持公道,赢来赫赫威信。不老实的村民很是惧怕他,而每遇把持秤砣的活儿,公推首选便是父亲上阵。

打铁自身硬,立威需底气。农民父亲鄙视歪门邪道,不欺软怕硬,不怕得罪人,很招农民弟兄的拥戴。大呼隆时代,父亲的大嗓门响彻农忙里的好几个村埭,让三更半夜想小偷小摸的村民也断了心思。我猜想,父亲前世许是钟馗,错投胎了;又觉得抬举点父亲,说不准他的脾气正投吏治王朝谏官的路子。父亲的底气真正来自他一生未做亏心事的清白,每每谈起运动中挨整的往事,父亲浩气干云: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一生劳碌的父亲胸怀磊落,身心体格具是健康,啥时休息,倒头便睡,立马酣声如雷。父亲说,搞歪门邪道、阴谋诡计的,终不得健康(也许能长命),算是老人的至理名言。

父亲的耿直撑起了做人的骨气,再艰难的岁月,父亲也未去巴结那些还在做事的故交同事,也从不讨要公家或私方的任何接济。不事权贵,李白感叹士子难求,而现今在最底层农民、我的父亲那儿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在与父亲共同生活的岁月中,有两件小事足以反映光阴易誓以及两代人的心境变迁。一次高中暑假期间与父亲一起睡午觉,不多时我便睡着了,等我醒来已是日落,期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暴雨瓢泼,我是一概不知,父亲抚摸我的头说: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再是前年父亲上城,很难得与我同床歇息,片刻我便听到父亲的鼾声,而我却转展难眠,彻夜听得外面的风声、雨声。

父亲知足。父亲经历也不平坦,但他对自己的人生道路从不悔恨,怨天尤人。尽管日子艰苦,操劳无度,生儿育女,平平淡淡,沾不上半点的享受和光鲜,却散发着做人的人格魅力。

安享晚年的父亲静了许多,就象十月的流云,显示淡定的境界。知足的父亲从不向子女提过份的要求。他理解老小另有心思和念想,也尊重儿子的选择和追求,常常打断母亲谁谁谁升官发财的话题。每次见面,最关心的却是儿子的健康。可我觉得自身懈怠,有点愧对白发苍苍的父亲。今天,我把埋藏心底的话说给你老人家听:儿子一不求官,二不求财,浮生只求真出息,不负苍天和父母。

人生如戏。在人生的舞台上,我眼里的父亲是道地的本色演员,却不是忙碌的长袖善舞的戏子。

如今父亲长寿而康健,母亲也一样。在父亲八十大寿来临之际,我牵着女儿的手一起向老人深深鞠躬:在朗朗的宇宙间,我与父亲缔结相连血脉,这份血缘,不早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