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常州市武进区法院横山桥法庭副庭长黄文娣走进五一村,为100余名妇女送上一场题为《聚焦婚姻家庭塑造幸福人生》的精彩讲座。没有会标、没有鲜花、没有音响、没有讲台,但就是这场朴素得有些“土”的法治大讲掌,却有互动、有欢笑、有知识、有收获。

  作为武进法院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又一项有力举措,“法治大讲堂”进农村活动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追捧。武进区法院院长潘桂林表示;“我们用农民听得懂的话讲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将法治思维与法治理念植根于一线土壤。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深化‘法治大讲堂’进农村活动,努力为基层群众留下一支身边的司法宣讲队。”

  土路访出真民情

  “坐在办公室里,群众不管跟你说什么都仿佛隔了一道墙。只有到他们身边去,他们才会把心里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你。”黄文娣深有感触地说道。

  为了这场讲座,身材娇小的她脱下平日的高跟鞋,换上轻便的休闲鞋,开始了走家串户。

  “一开始,村民都不配合,都觉得自己的家丑怎么能让外人知道。但是一旦他们接受你、信任你,他们就会向你敞开心扉。所以,还是要和群众拉近距离。”黄文娣认为,拉家常是贴近群众的有效方式之一。

  村民徐某与丈夫结婚三年,育有一子。人前恩爱的他们人后却经常吵架,徐某有时还会遭到丈夫的毒打。为了避免外人的“闲话”,徐某想方设法遮掩伤痕,独自在人后偷偷落泪。

  “是黄大姐鼓励我说出心里话,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黄大姐很守信用,没有把我的家事告诉别人,村里没人对我指指点点。最重要的是,老公再也没打过我了。”徐某话里话外满是感谢。

  通过家长里短、走街串巷了解民情,黄文娣将讲座的主题确定在女性村民普遍关注的家暴维权、离婚后子女抚养、财产分配、债务认定等问题上。

  实地走访调研,成为武进法院法治大讲堂主讲人的必修课。脚上沾土、心中系民,走进田间地头的主讲者们收获到的是来自社情民意的期盼和心声。

  土法解开真民忧

  一张张条凳围成半圆,一位位听众聚精会神,主讲人不拿讲稿、不坐板凳、不立讲台,而是站在群众面前,依照演讲内容边比划边解释。这就是11月8日黄文娣主讲的法治大讲堂现场。

  五一村党总支副书记徐洁表示:“讲堂不是上课,群众不是学生。在平等自然的氛围中开设大讲堂,把单向的传授变为双向的互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了正确的引导。我们认为这样的授课方式更接地气。”

  武进法院在开展“法治大讲堂”进农村活动中,特别强调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易于接受的语言,把法治的声音传播好、推广好。

  “黄法官在讲座中运用王菲和李亚鹏的离婚事件来讲解离婚当中应该注意到的一些问题,这样一来就觉得原来很枯燥的知识变得很生动、很有意思。”村民王某对讲座的形式颇为认同。

  土话赢得真民心

  黄文娣说:“在讲座过程中我会注意运用一些武进当地的俗语谚语。一方面,听众当中有一些年纪较大的女同志,用方言讲授可能会便于她们更好地理解;另一方面,出于人的辨识本能,听到乡里乡音自然接受度会高一些,讲座的效果可能也会随之提高。”

  “黄法官,你下一场讲座什么时候开?”“黄法官,有没有针对男同志的讲座,我让我老公也来听听。”……

  结束了一下午的讲演,黄文娣被热情的村民们团团围住,她也用当地土语和村民们交流着,其中说得最多的还是已在计划内的下一场法治大讲堂。

  “下一次的法治大讲堂将在武进区的郑陆镇查家村举行。讲座的内容会主要集中在当地村民比较关注的结婚彩礼和婚前买房婚后还贷等问题上。”黄文娣向热心的群众介绍了自己的下一场讲座情况。

  “听黄法官说下一场的讲座是在查家村,我准备和我老公一起开车过去听听。女儿马上结婚了,彩礼婚房都是我们关心的大事儿。”村民张某说道。

  “法治大讲堂活动是法院发挥司法职能、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传播法治理念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群众认识法院、感知法院的重要途径,是我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有益尝试。”采访中,潘桂林总结说。

  “实践证明,农村版的法治大讲堂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与欢迎。下一步,将陆续有新的主讲人与群众见面。作为法院审判业务的骨干,他们将根据群众的需要与自己的专长,为基层百姓奉献更为精彩的法治盛宴。”常州市中级法院院长张屹对法治大讲堂的发展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