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得字吗?
作者:陆杰 发布时间:2013-11-15 浏览次数:2572
“你认得字吗?我只认得几个字,不过,还在学习。”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台湾作家张大春的新作《认得几个字》,作者过分谦逊的开场白引起了我的好奇。
读书须先认字,这个道理大家应该都懂。或许是为了看看作者如何为我们说文解字,亦或是为了验证自己的识字本领,我尝试着读了这本书。原本以为这应该是一本冷冰冰的教科书式的文字学读物,可是愉悦的阅读经历证明自己先前的判断完全错了,这是一部充满温馨、趣味和睿智的作品,作品中父子之间浅近活泼的日常对话交流,竟然将汉字的前世今生演绎得如此充满乐趣,意味深长。读罢之后,我体会到了字词间传递的文化,感受到了父子间传承的温暖,更感叹着自己对于字词背后传统文化的错失。
汉字发展到现今,早已成为了文化的积淀,这种积淀不仅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有用工具,更蕴藏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宝贵的人类财富。所以,认字决非知晓读音,明晰字义如此简单的过程,人们“之所以误读、误写、误以为是,其深刻的心理因素是我们对于认字这样的事想得太简单。生命在成长以及老去的同时,我们觉得自己已经脱离了某一个阶段或某些个阶段,一如豆娘伸长了翅膀,蝉蜕了壳儿那样,认字这个活动应该已经轮到儿孙辈的人去从事、去努力了。往往也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心智开始萎缩,我们的语言趋于乏味,我们被口头禅包围攻占乃至于侵蚀、吞噬。”“我们生活之中使用的字——无论是听、是说、是读、是写,都仅止于生活表象的内容,而非沉积深刻的知识与思想。穷尽人之一生,恐怕未必有机会完完整整地将听过、说过、读过、写过几千万次的某个字认识透彻。”“倘若对于字的好奇穷究能够不止息、不松懈,甚至从理解中得到惊奇的快感以及满足的趣味,或许我们还真有机会认识几个字。否则充其量我们一生之中就在从未真正认识自己使用的文字之中‘滑溜’过去了。”是的,虽然平日遣词造句并不少,但对于字词的本义、引申义我是并不留意的。回想一下,那些平日经常接触的字词就如同最熟悉的陌生人一般,叫得出名字却不知道底细的不在少数,莫名中自己感到无比的愧疚。还好,张大春以他的方式给我带来了一次生动的文化之旅,培养了我对字词深刻的历史文化感。
张大春用其渊博深厚的文化、历史知识由浅入深、追根溯源地阐述着那些字词,也用他幽默风趣的方法轻松自然地教导着他的孩子。“对于孩子们,我不能替他们决定什么,我只能立即、尽量负责任地回答他们的对于这世界所发出的一切问题,满足他们的好奇。总有一天,他们还会对文字或与文字相关的感性形式产生自发的兴趣,我在等待。”这是张大春对其教导方法的归纳,也是对孩子未来认知的期许。作品中有关“练”和“笨”的两篇短文描述展示了他特有的教导方法,虽然有点黑色幽默,但使人印象深刻。
“练”的古义是指将生丝煮熟之后经过曝晒,让丝质变得柔软洁白的过程。古人有感而发,以“练”字为反复操演、详熟或者是经历过诸般世事的洗礼之后,才能修成洞明通达的见识和胸襟。“练”字也有引申义,古代父母过世周年祭称之为“小祥”,意思是可以放宽一些守丧头一年近乎惩罚的生活限制,有一项就是可以穿练过的布帛,所以小祥又称为“练”。有一次,作为父亲的张大春找机会向孩子说明了这个“练”字的含义,希望孩子们能够体会“反复从事”的学习过程如何有助于他们的人生,希望他们能自动地练字、练琴、练游泳……但他也知道这太贪心,孩子是忠实的反对练习者,如果让他们选一个最讨厌的字,恐怕就是“练”字。于是,张大春对孩子们说:“这样吧,你们自己从生活里挑几件非做不可的事,按照你认为的重要性的顺序排出来,而且一定要包括各种学业练习。”答案很快出来了,儿子张容的排序是:睡、玩、读、喝、吃、考、练;女儿张宜的排序是:玩、吃、睡、喝、读、练、考。张大春自以为得计,板起脸道:“你们已经把其他事都做完了,该做最后两样了。” “不不不,”张宜缩着脖子,迷着笑弯了的眼睛,冲着张大春不停地摆动食指,“还早还早,还不到‘练’的时候!” 在那一刹之间,张大春忽然从她的神情里发现,她强调了语气的那个“练”字,不是练琴、练字的“练”,而是别有所指——那个她刚刚学会、极其罕用的“小祥”之意!
有一次张容问父亲:“为什么‘笨’要写成这个样子?”‘笨’字原来用以表述“竹白”,竹子的内质色白,像纸一样,相较于竹的其他部位,又薄又脆,不能制作器物,实在没有什么用处。于是,张大春跟张容说:“‘笨’从来不是说头脑不好,智商不足。它就是拿来轻视人没有‘用处’而已。那是中国人太讲究社会上的竞争、阶级上的进取,不相信没有用处的用处,不认同没有目的的目的,所以干脆把‘缺乏实际的功能’和我们最重视的‘智能’划上了等号,仿佛做一件不能有现实利益的事就意味着人的智能不足了。”看看父子下面如何对话。张容说:“可是我并不想做一个多么有用的人呀。”父亲道:“那你可聪明了。”张容问:“为什么?”父亲回答:“让我们开始读读《庄子》罢。”
真的,你不得不佩服张大春的机智和幽默,不得不佩服他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印象,不仅给他的孩子,也给我们。读书期间,目睹了那些字形成、演变、混淆、修改、重新定义的不同历程,我一直扪心自问:“我真的认得字吗?”读完这本书后,我可以回答了:“我还不认得几个字,还要好好学习。”太多的浅尝辄止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我们的生活同样需要认真地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