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公开是老百姓对于公正司法的核心诉求,作为案件审判的关键呈现——裁判文书,是法官智慧和法治理念的凝结,各级法院都将裁判文书上网作为推进司法公开的重要举措。

 

淮阴法院在全力打造“阳光法院”的主题下,加强裁判文书上网的督查落实,今年以来共上网各类裁判文书1244份,上网率为85.44%,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51.04个百分点。数字长足进步的背后,是何种原因造就的呢?

 

意识转变, 从“要我晒”到“我要晒”。法院党组不仅在多次会议上强调,各庭室的负责人和承办人要转变观念,化被动为主动,更重要的是,每一位审判法官意识到裁判文书晒出来,可以有效促进监督公平,既展现了自己的工作成绩,又能够互相取长补短。来自小营法庭的新人小姚说:“通过研读民二庭夏明庭长的裁判文书,我看见了复杂商事案件背后的事实论证和说理部分,丝丝入扣”,她已带着问题针对性地向夏庭长请教。

 

戴上“紧箍”,从“弹性大”到“要求明”。为了更好将裁判文书上网步步落实、责任到人,审判管理办公室特修订了《关于在互联网公布生效裁判文书的规定(试行)》,具体规定的出台,要求每个审判部门每月10日前从上月结案中选择不少于60%的生效裁判文书予以公布。审管办每月定期通报的裁判文书上网情况,成为一张张及时的“成绩单”,考验着每一位审判人员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纳入考核,从“无奖惩”到“有赏罚”。年初,以党组书记尤铁梅为首的领导班子一致通过,除了将裁判文书的上网情况纳入目标责任状,还在院日常考核中与经济收益挂钩,采取“倒逼”机制,对于未完成任务的承办人和所在部门均予以适当的经济处罚。“罚不是目的,作为一项长效有益的管理机制,我们必须要赏罚分明,奖励那些高质量的文书,在全院掀起扎实办案、主动网晒、请民监督的良好风气!”尤铁梅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