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阴区法院将业务培训作为提升法官司法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内外结合、学习研讨、成果转化等途径深化培训成效。1-9月份,共开展或参加各类业务培训38场近2000人次,法官的司法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业务培训注重内外结合。内部的“每周一课”,邀请上级法院业务骨干、高校教授、本院业务尖子等,不拘形式和内容,集中授课、座谈交流、业务沙龙、青年干警论坛等24次,受培训法官920人次。认真参加省高院的“审判业务培训日”和市中院的“法苑大讲堂”,院领导带头,没有开庭任务的人员全部参加,参训人数960人次;44人次到清华大学、法官学院参加全市法院领导干部综合素质提升研修班和省高院专题培训,组织工作受到省、市法院通报表扬。

 

业务培训注重学习研讨。培训结束后,分审委会委员、民事、刑事等条线进行交流学习,结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整改提高,并要求参训人员撰写心得体会,在院内刊《淮阴法苑》开辟专栏刊登。邀请市法院、淮阴师范学院专家学者,对劳动争议、食品安全等问题进行研究,形成调研报告或司法建议发送相关部门39份,得到回复26份。着力开展法院文化建设、文明单位创建、图书馆建设、读书月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9月份,该院被江苏省总工会评为“职工书屋”。

 

业务培训注重成果转化。各部门在年初确定与业务相关的调研课题,有针对性的参加培训。7月份召开了调研成果汇报会,形成一批有分析有解决对策的调研报告。《青年干警培养接力工程》课题,被市中院评为优秀课题上报省高院,《司法公开推进工程》课题,有力推动了司法公开工作,“无障碍”旁听庭审模式、司法公开大厅启动,与QQ、微博等新媒体对接工作也取得突破性进展。鼓励研讨,努力转化学习成果,指导审判工作,1篇案例被省高院公报采用,12篇调研文章在《人民司法》、《法律适用》等核心期刊发表,200余篇宣传文章在《人民法院报》、《江苏法制报》等媒体发表。

 

业务培训注重办案成效。业务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更好地办理案件。通过“三比三看”办案竞赛、文书评比、季度之星评选、书记员业务技能竞赛等活动,检验业务培训的成效,通过调查问卷、来信来访,检验当事人的满意度和办案效果。前三季度,共审结各类案件6628件,一线法官人均结案132件,主要质效指标均在市中院规定的区间值之内,好于去年同期,涉诉信访总量持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