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是人民法院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近年来,常州法院在审理执行民生纠纷过程中,注重源头治理,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为全市推进民生幸福工程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在审理民生纠纷过程中,常州法院坚持调解优先,审慎稳妥审理,彰显司法关怀。今年以来,全市法院一审民生案件调解率达到50%以上。注重借助外力,加强与公安、卫生、环保、人事和社会保障、工会、妇联、消协等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营造化解纠纷的合力,努力从源头上化解纠纷。 “一般而言,许多与民生相关的纠纷都具有一定共性,个案当事人的诉求代表着许多群众的利益,对这类带有普遍性的民生纠纷,我们不满足于就案办案,而是追根溯源,从源头上解决困扰百姓生活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常州中院院长张屹说。

  为确保民生案件当事人实体权益及时、充分兑现,常州两级法院坚持从立案及审判阶段入手,充分发挥立、审、执一体化机制的作用,倾力打造涉民生案件审理和执行的绿色通道。加强涉民生案件财产保全力度,7月份以来,仅常州中院就成功对151件案件实施财产保全,同比上升36%,保全金额达13.26亿元。在执行中,他们积极拓宽执行思路,创新执行措施,妥善处理了大批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的难案。

  2012年底,常州市强宏机械公司法定代表人颜某因经营不善,弃企逃债。71名员工顿时陷入困境,情绪激动并集访。新北区法院及时与区劳动争议仲裁委沟通,对被执行人财产进行仲裁保全。执行中,由于被执行人的财产远不够支付工资,法官遂另辟蹊径,从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债权线索中寻找突破口。在与债权人常州宝菱重工公司取得联系后,了解到被执行人在该公司有应收款,经多方协调,宝菱重工同意提前支付应付款,从而将这笔尚未结算的债权,转化成支付企业员工工资的“真金白银”,确保了该案圆满执结。

  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主动为城市低保人员、农村特困户等弱势群体和困难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武进区法院借力社会爱心人士投资100万元,设立“兴国百万护苗基金”和“护苗父爱基金”,用于帮助失足青少年及在司法活动中发现的有生活困难的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