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庭审功能是促进司法公正的关键环节,而法槌起落间,如何让群众在每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更是每个法官的神圣职责。今年以来,扬中法院秉承“创新方式、活化载体、务求实效”的审判管理理念,在巩固“两评查”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多举措深化“三评查”活动。在庭审评查中不是蜻蜓点水,更不是浮光掠影,努力使评查活动成为一种工作常态。

 

专业“会诊”促规范

 

“今天的庭审流程流畅,整体上进行的比较顺利但也存在问题,比如书记员着装不规范,没有按规定佩戴大法徽,而是佩戴了小法徽”,如此细微之处也没逃过三评查小组成员丁庭长的眼睛。“在法庭陈述阶段,被告陈述多有重复累赘,主审法官没有适时给予提醒……”三评查小组成员陆法官如是说道。审委会会议室正在点评上午刚审理的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主审法官在认真听取三评查小组的点评,并详细记录着庭审中的瑕疵。

 

为进一步促进庭审规范化、专业化,今年3月份,扬中法院成立了“三评查”领导小组,由一把手院长担任组长,17名审判骨干组成小组成员。审管办建立案件评查台账,做到审判业务部门评查全覆盖,对每一位办案法官至少评查一个案件,并要求对评查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书面报审管办,真正实现以评查促规范审判的目的。

 

公众“挑刺”找不足

 

审判是否公正,人民群众对来自庭审的感受最直接,扬中法院在“三评查”活动中,逐渐揭开审判工作的“神秘面纱”,通过不定期地邀请群众走进法庭观摩庭审促进司法公开。“人民陪审员张某整个庭审注意力不集中”“法官语速有点快有时听不清楚”“法官经常手托下巴,感觉不严肃”,在收上来的庭审评议表上记录着观摩庭审群众的意见建议。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司法审判中公众也应有发言权,庭审必须要以公众看得清、听得懂的方式进行,让群众在看得见的程序中感受公平正义……”扬中法院汤国生院长说。庭审评议表从法官的庭审形象、庭审程序、庭审能力等19个方面进行评查打分并填写有关庭审优秀、不合格庭审评价的意见及理由,督促案件承办人和书记员落实好庭审评议工作,对庭审评查瑕疵“零容忍”,确保该项工作切实发挥效能,成为提高审判质量的一道有力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