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镇江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润州法院深刻解读民生问题与社会和谐的辩证关系,坚持“司法保障民生,审判促进和谐”,从件件关乎民生的个案做起,用足、用活法律手段,用和谐的方式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和争议,通过审判和服务不仅彰显司法功能,而且提升了队伍素养,争创了优秀业绩,先后获得全国调研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廉政文化示范点、江苏省人民满意的法院、全省规范司法行为示范点、润州区三个文明建设特别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的和谐稳定,为润州区率先争创法治江苏合格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诉调对接  保民安

案例: 去年43日,润州区蒋乔镇秀山村村委会调解室内,村党支部副书记魏良承从“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美德入手,向两名因为一棵树引发的诉讼纠纷的当事人说情、讲理、论法,晓以利害,两名窦姓村民终于握手言和了。这是该村民调组织接受法院委托调解成功的首起案件。参与调解的润州区人大代表、民调委员张荣英说:“接受法院委托进行调解的实践也锻炼和增强了自己处理纠纷、解决矛盾的能力,从而配合法院共同实现矛盾不上交、无激化。”同一天,市民马某因为一起交通事故来到院设在镇江市交巡警支队事故大队的巡回法庭,打算通过诉讼途径处理纠纷。事故大队一中队中队长受巡回法庭委托参与调解,在告知双方当事人后,两名当事人同意接受调解。调解中严格进行了核对证据等调查工作,在警官主持下两人达成了赔偿方案,袁某当场给付了3.5万元的赔偿款。马某对交巡警参与调解表现出的程序规范、工作细致、处理迅捷表示满意。

做法:去年以来,随着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的增多,润州法院先后在沪宁高速交巡警支队和镇江市交巡警支队分别设立了两个巡回法庭,通过上门授课讲授业务、邀请警官旁听庭审、定期举行座谈会等方式,加强了与交巡警部门的联络沟通,共同探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交巡警正确处理交通事故的能力和水平。今年112月,巡回法庭受理案件185件,其中委托交巡警部门调解成功135起案件。南徐法庭韦岗巡回审判点则针对大量的邻里纠纷案件增加调处的难度的实际情况,认为发挥民调人员他们熟悉农村、农民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用亲情、友情、邻里情去感化当事人,既解决了纠纷,又和谐了乡风民情。今年7月,该院南徐法庭庭长姚维新被最高法院和司法部授予“全国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润州法院也被省高院、省司法厅授予全省诉调对接工作先进集体。人民法院报、新华日报等媒体先后报道了该院的诉调对接工作。

关键词:释明答疑  解民忧

案例:“官司虽然输了,但我们输得也服气了”,这是两审败诉的南京一家进出口公司老总的肺腑之言。去年五月,由于中美纺织品谈判风波导致公司与镇江某服饰公司产生了出口代理纠纷。承办法官顾健在多次调解无效的情况下,根据国际贸易风险在原、被告之间的分担做出了判决。判决书发出后,承办人拿着判决书,一一阐述法院判决的理由和希望双方妥善解决问题的观点,得到了被告方老总的理解。代理人坚持上诉,市中院认为一审判决书说理充分驳回了上诉。案件本该划上句号了,但承办法官结合两审判决再度对被告公司老总和代理人宣讲判决理由,他们感慨地表示打这官司收获不少,今后在外贸业务中要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

做法:判前释明、判后答疑,正确引导、耐心疏导,使当事人在事实与证据之间、法律与情理之间做出理性的选择,提高裁判文书的公信力,这是润州法院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体现审判工作的透明度,提升司法裁判的公信力,增强人民群众对法院的信任度推出的新举措,该做法也得到江苏省委政法委的高度肯定,江苏省人大副主任李佩佑认为:这种做法不仅充分体现了人民法官的法律水平,同时也体现了法官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关键词:司法为民  保民权

案例: 

外地来镇打工的余素珍不幸在下班途中遭遇了车祸,导致左股骨头骨折。对肇事司机的赔偿早已到位,她向单位申请工伤鉴定,经过镇江市劳动仲裁委员会裁决,漆业公司一次性补贴48889.8元。由于没钱治疗,余素珍的病情加重,经过北京某医院确诊为股骨头坏死,急需手术治疗。2007年今年9月,她来法院申请执行,承办人孙国根了解到情况后,加大执行力度,多次到漆业公司做工作,短短半个月,漆业公司就将执行款送到了法院。考虑到余素珍丈夫在苏北打工,执行人员主动上门为她送去了救命钱。拄着双拐的余素珍,接过近5万元执行款,激动地说:“车祸无情法官有情,我真遇到大好人了”。而家住新河新村的年过九旬的王老汉也从上门立案的法官身上感受到了法律的温情。原来,他的龙凤双胞孙子、孙女的抚养费仅靠他一人的退休工资来维系。随着王大爷年老体弱,两个孩子的成长教育费用越来越成为老人的“心病”。今年9月,他拄着拐杖、步履蹒跚来到法院,将儿子告上法庭,要求他履行抚养义务,但仅凭一纸诉状缺乏必要的证据材料,法院无法立案。考虑王老汉年事已高,行动不便,负责立案的金梅同志得知情况后,决定主动到老人家中立案,这一充满人情味的举措让王大爷感动得热泪盈眶。927,立案人员金梅和许军冒着酷暑,驱车来到原告王大爷家中现场立案,他们找到当地社区,在琴圆社区周主任、余主任的大力协助下,得以立案成功。   

做法:该院从细微处彰显为民情怀,把“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作为润州法院窗口建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为方便群众诉讼,他们开辟了绿色诉讼通道,对弱势群体实行司法救助制度,推行了预约立案、电话立案、上门立案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受到了当事人们的一片赞誉。三年来,该院深入街道、乡镇、企业、社区上门服务280人次,上法制课25场,受到社区、企业和群众的欢迎和好评。通过开展司法救助搭建了司法为民的桥梁,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实行诉讼费缓交、减交或免交合计达7万余元,让经济确有困难的群众打得起官司,让老百姓更多地感受到法律的温情与关怀。

“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新上任的润州法院院长吴猛在全院大会上告诫干警:“每一个诉求都反映民间疾苦,每一个案件都折射出民生的艰辛,作为人民的法官,要始终带着司法为民的深厚感情,排除一切艰难,办好每一个案件,维护每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