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滨海法院大套高度重视老年人维权工作,充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这些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对涉及老年人案件,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通过对辖区内老年人案件的调研,大套法庭的法官们认为,涉老案件多为赡养、婚姻、继承等婚姻家庭型“亲情案件”,如果简单一判了之,往往会出现“赢了官司,丢了亲情”的后果,所以他们长期以来对“涉老”案件一直坚持以调解为主,通过调解促和解,从源头上遏制矛盾的发生。

今年8月,大套法庭受理了一起年近80高龄的老夫妻再婚又离婚的案件。因性格不和以及家庭其他矛盾的原因,双方难以共同生活,遂向法庭提起诉讼要求离婚。这是一起众人关注的案件,双方年事已高,语言表达不清,沟通困难,庭审十分艰难。第一次开庭整整花了一天,第二次开庭被告拒不到庭,案件只得通过缺席判决宣告结束。史老太太赢了“官司”,但孤寡老人获得的补偿甚少。“请你们再考虑考虑应该给老人有一比较好的晚年生活”!法庭庭长在送达时又与原告的子女进行了长谈,驱散了笼罩法官心头的一丝“阴云”。案件在执行阶段原告主动资助被告10000元,史老太老泪横流,拉着法庭同志的手哽咽着说:“不是你们为我作主,真不知往后的日子怎么过”。 

滨海法院大套人民法庭位于城交结合部,近年来该地区的涉老案件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对于社会的稳定、家庭的和谐影响很大。特别是老年赡养案件多发生在农村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有些子女在老人失去劳动能力后,把老人当成累赘,在住房、生活、医疗等各个方面对老人都非常苛刻,甚至虐待老人。面对审判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该庭成立了“夕阳红爱心合议庭”,专门负责处理诉讼老年人婚姻、老年人赡养以及老年人维权等案件,力求把法治的阳光送到千家万户。

2007年春节过后,一位79岁的老人到法院告两个儿子不尽瞻养义务,老人的老伴去世多年,一人辛辛苦苦将两个儿子养大成人并娶妻生子。现老人年事已高,身体多病,不能下地干活,只能向儿子索要生活费,可两个个儿子却相互推诿,谁也不想给老人生活费。为了教育老人的两个儿子,警示他人,大套法庭将审判庭设到了当地村委会大院的场地上,当着父老乡亲的面,公开对此案进行了审理,老人的两个儿子坐在那里,看着群众指责的眼光,羞愧难当,当即向老父亲认错,请求原谅。承办案件的黄法官、还有李法官趁机向在场的乡亲们宣传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建议村委会设立尊老敬老荣辱榜,真正形成良好的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从而达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为切实审理好涉老案件,大套法庭本着以案释法、以情暖人的原则,到目前为止,已先后制作涉老法制宣传版块26块,开设11场老年法制讲座,面向45个村、镇作了85场次的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法制宣传,他们选择赡养纠纷案件现场开庭的做法,深受乡村百姓的欢迎和信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