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 墨
作者:高健花 发布时间:2007-07-02 浏览次数:3664
世间有许多的美好。惟独一种美好,因着神秘,令我无限心驰神往。大抵是因时久远,很多都会变得模糊。这些模糊,延续了无数时空的某种美好,来到了今时,引无数人前往考证,愈发的扑朔迷离又无比美妙起来。
某天,突发奇想。这绳子和墨是来自哪个朝代的发明。很遗憾,没有找到答案。一些古代的大文豪的书作里,倒是提到一二的;在佛经里,有详尽表述。不过,说的都是“绳墨”。
人生总是充满偶然的么。真的是非常的巧啊,令人不可思议呐。曾经一个天边燃着火烧云的傍晚,问过如此的一个问题,有关绳子和墨的,是令许多人笑然的。未为可解。问过一些长辈后,方明了一二。只是答案都不太令自己满意。一个回答印象颇深,回答的是关于绳墨的,说绳墨是和盖房子有关。由此,我知道了绳墨义之初。
在很久以前,在当时的人们,知道建房可以取暖御寒、抵挡危险的年代,房屋大兴。人们建造房屋的材料,远没有今天这么丰富,只有土木等和着农业社会所有的最原始的材料了。倘若,建造房屋是用到木材的,那一定会出现绳墨。建造房屋,大块好的木材料,经过木工别具匠心的雕琢,变为房屋的有用之材。木工在这个时候,必露的绝活之一,用墨斗拉线,在木材上作出各种符号。墨斗是木工的工具之一。墨斗能拉出一条细绳线,拉直了,在拉直的时候,细绳线染了墨斗内的黑色,把这黑色的线在需要作符号的木材料上,轻轻一弹,就能弹出一条清晰的黑线。然后据此黑线拉锯木材,锯得很平直。直到今天,在一些地区的建造房屋的过程中,仍能见到,只是真的非常稀少了。
查阅了一些资料,记载的更为确切些。上文中提到的木工用墨斗拉线的情节,在古代,木匠是有“布绳墨”这一工作步骤的。
余曾翻阅过一些书籍,来查找有关“绳墨”的要义。答案真的是精彩妙极。《礼记?经解篇》曰,“绳墨之于曲直也”、“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抱朴子内篇》,“舍绳墨而助伤手之工”。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 。《荀子?劝学》,“木直中绳”、“故木受绳?t直”。《荀子?儒效》:“设规矩,陈绳墨。”“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不中绳墨。”??《庄子?逍遥游》。 庄子?内篇(庄周),“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庄子曰:“...于是乎斤锯制焉,绳墨杀焉,椎凿决焉。”屈原《离骚》,“背绳墨以追曲兮,追,犹随也。绳墨,所以正曲直。竞周容以为度。周,合也。度,法也。言百工不循绳墨之直道,...”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刊定义者,谓佛语言。能裁断义,如匠绳墨。如工巧者绳墨众材,易了正邪,去曲留直。”??《阿含经》。“心如大地者明,行如绳墨者彰”, (汉)刘向。北宋王安石,“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清代李渔自序《闲情偶寄》,“未经绳墨,不中体裁”。
可能时在一段时期内绳墨很是重要,或者用绳墨比喻是恰如其分的,渐渐地很多书中引用绳墨,因此沿袭下来。《孙子兵法》提及绳墨,“墨,绳墨也。随敌计以决战事,惟胜是利,不可守以绳墨而为”;王皙注,“践兵法如绳墨,然后可以顺敌决胜”。 圭峰宗密禅师在说禅的法义时,提及了绳墨,“三经如绳墨,楷定邪正者。绳墨非巧,工巧者必以绳墨为凭。经论非禅,传禅者必以经论为准”。《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卷第一),提及了绳墨,“以世间亦有典籍如经之结?N者。但不如经指归正道。故加绳墨以拣别之。绳墨。即规正人心义也。世间亦有规正人心之言论。似经绳墨者。但义理不能深入。”
只据上述,可见“绳墨”是历经岁月演变得内涵更加丰富了。令我惊叹不已的是,“绳墨”和法有了些许联系。词典释义:绳墨是木工用以画直线的工具,借喻法度、规矩。在许多古文中,可见表述。“动静有常,奉其绳墨。”(《周易》)。《管子?七法》释“法”,“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管子?七主七臣》,“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晋代杜预,“法者,盖绳墨之断例,非穷理尽性之书也。”“五刑常悬,期刑去刑,念绳墨弃之不用,官因讼扰自责”??《法律帝国》。宋代大诗人苏轼“枉直未定决于绳墨之平”。
如此多的关于绳墨记载的经典语句,大致和哲学有关,想来是可形成绳墨哲学的。好似说明韩非子是受了哲学的影响,韩非的法治思想的确是在承继了他的老师荀子的精神思想基础上的。在《管子》一书的丰富庞杂中,记述“绳墨”很详尽,表明著述者深谙数学。韩非确实是融合了前期法家们的思想精华,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绳墨的由来何如,只能猜想了。毋庸置疑的是,绳墨是当时的人们生产的解放生产力的一种产物,是一种文明吧。
可以想见,最初法的表述,为了便于当时生活的人们理解和接受,法言法语息息相通于当时的生产生活,犹如我国象形文字的形象生动。这一点,今日的普法者、立法者、以法为业者仍可借鉴。法的语言和着流转的时光一样,一直在丰富发展着。比如,《淮南子?齐俗训》:“若夫规矩钩绳者,此巧之具也,而非所以巧也。”其中的“规矩钩绳”,亦作“规矩准绳”,比喻应当遵守的标准或法度,之前是“规矩绳墨”。 到了今日,时常见到的一句,“以法律为准绳”,即是说将法律作为标准。若将“准绳”替成“绳墨”也是一样的意思。
时下,热播一部电影《墨攻》,不经意间重温了那个时代和故事的主人公墨子。一些研究表明,墨子是个精通绳墨的人(传说墨子当过木匠),注重发挥绳墨的功用,以“绳墨”为自律精神创造了墨家。《庄子?天下》说墨子其为人“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在哲学范畴上,墨子是个形式论理家;墨子及其创立的墨家学派,第一个在先秦时期里树立了中国古代逻辑学体系基础的墨子逻辑学体系。
绳墨,佛学提及,记述详尽。可见法的重要意义是得到佛学认同的。佛学的无边,要提及法。法是广博的基础的。由此,可以解释在佛经上所见的佛法,无量法等等佛学语言缘何提及法了。不过,不能不提的是,可能这是古时各地域不同的文化文明交流的结晶。
绳墨指明了法的道,合乎道也有道,道法自然。想来,法在兴起初,就顾及到法道的重要,尤注重法道的建构。如此,才能在很多的词句中见到绳墨的身影,如此法从无极中诞生至今衍生至太极,引无数热爱法理的人士前往探究。如此,似表明了无数国度何以自知法起竟相以法定国安邦。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否也是从绳墨化生而来的!
嗟夫!洋洋洒洒数千言。吾一时突发奇想,探究之下,绳墨竟如此丰富神奇。知晓曾经的中国古代起,绳墨对于法的深情。法,绳墨也。是以,书作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