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为他刚刚降生的小子取名“吕一尘”,寓意万事万物皆由“一尘”而来。“一尘”,容易忽视却不得忽视,重视“一尘”,能够成就万物,忽略“一尘”,也能毁灭万物。不禁想到一句至理明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看你如何看待这“水”。

我爱读书,值扬州法院“业务大学习大竞赛大提高”活动开展之际,有幸拜读了汪中求先生写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受益匪浅。读书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告诉我们,细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你可能因为对他的注重而抓住很多机会,从而完善自身的品格,体现自身的价值。成绩和荣誉来自一点一滴的积累,只有把握细节之脉,酝酿细节之美,才能取得不断的进步与成功。

作为一名法院人,应该以“公正司法、一心为民”为己任,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何让“司法为民”由一句承诺转化为实际行动,就需要我们抓细节,抠细节,从细节做起。最高人民法院今年的工作报告在这方面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让人耳目一新的报告改变了以往刑事、民事、行政、执行等审判业务分题的模式,从受案数前所未有、应对金融危机、司法服务“三农”、维护国家安全、应对突发事件、清理执行积案、整顿司法作风、公布“五个严禁”等八个方面入手,每一个细节无不彰显人民法院当前的工作主题??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前段时间,我所在的宝应法院收到一封泰州市海陵区赵某寄来的感谢信,其原系宝应人,30年前在家乡医院做节育手术时,一根手术缝合针留在了体内,直到去年才发现,通过手术解除了她30年的痛苦。今年元月,赵某在与家乡医院及镇政府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将他们推上了被告席。经我院审理协调,最终被告一次性赔偿赵某10万元。赵某在感谢信中诉说了她的三点感动:一是法官的公正,法官为一个身在异乡的弱女子主持公道,而没有官官相护;二是法官的耐心,两次庭审中被告均明确表示拒绝调解,但法官并未放弃,深入事故医院做了大量的调查了解,多方面做医院及镇政府的工作,终于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三是法官的廉洁,法官冒酷暑到泰州等地调查取证,从开始到结束,从未喝过赵某一碗水,并多次婉拒了她的盛情宴请。这三点是法官本应做到的小事,然而就是因为这三个细节,感动了当事人。

我经常看到一些同事在裁判文书写好后把判决金额算了又算,数了又数,虽然只是一个小细节,却是一个好习惯,少写一个“0”,就会有10倍的误差。还有的同事,在坚持纸张正反面打印的同时,对一些只用了一面的废纸,仍将反面用来打草稿,做记录。这些细节,折射出一名法官的严谨和节约。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一个连故乡窗前梅花都要询问的人,他的思乡之情是何等的浓烈。同样,连一个弱女子的疾苦都放在心上,走医院,访政府,不喝群众一碗水的法官,对裁判文书精抠细节,来回数算的法官,连一张纸都舍不得浪费的法官,这样的人做事,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人民群众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从小事做起,只要我们恪守执法的程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其实感动无处不在,成功无处不在。

正所谓“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细节的本质其实不在那一两次走访,不在那一两碗水,不在那一两个数字,也不在那一两张纸上。就个人而言,我们从细节上看到的是一个人优良的道德情操、文化修养、心理素质、人生态度;就机关和国家而论,我们从细节上看到的则是机关的职业形象、国家的兴盛安康。

当声称“愿死不降”的洪承畴连忙掸落掉在衣服上的尘土的时候,孝庄就知道这个人要降了;当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将炮筒当作晾衣架的时候,日本人同样也知道清朝已经败了。

由此可见,细节决定了我们做人做事的成败。小事成就大事,细节铸就辉煌,愿这样的细节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越来越多,并慢慢地成为一种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