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债子还 被法官“感动”的主动和解
作者:喻赤 薛忠勋 发布时间:2009-09-01 浏览次数:558
本网盐城讯:虽然案情简单,是邻里间的借贷;虽然标的不大,两万块钱,但是申请人王祥与被申请人丁兰之间的债权纠纷案,从判决生效至今已经整整五年的时间。
而对于丁兰一家来说,这五年真可谓雪上加霜。新房建成后债台高筑,丈夫在新房建成后不久车祸身亡,肇事者毫无赔偿能力。考虑到被申请人的家庭困难,执行人员多次上门做劝解工作而始终没有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但执行法官的苦心和耐心付出换来的却是被申请人的不解甚至是不理智的阻挠。就这样,丁兰成了法院执行工作中的“钉子户”,而案子也就这样被积压下来。而前段时间丁兰自己又因驾车事故致颅脑损伤卧床不起又让执行法官更加左右为难起来,一方面,他们对丁兰家庭的祸不单行深感同情;另一方面,他们又不能置王祥的申请于不顾。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前几天,执行法官从申请人处获悉丁兰的儿子和儿媳从苏南打工回家夏收,于是决定把握时机再次上门做工作。登门后,法官们先不急着和当事人谈执行事项,而是到丁兰的病床前问寒问暖,和她的儿子、儿媳拉起了家常,鼓励小两口“人穷志不短”,勤俭持家、艰苦奋斗,并表示会根据他们的执行申请,主动协助他们做好肇事者的赔偿工作。法官们的工作有了成效,小两口的态度由一开始的冷漠变得热情起来,儿媳还对她婆婆先前对执行工作人员的不礼貌表示道歉,儿子崔华流着激动的眼泪说:“我们愿意母债子还,但是我们夫妻现在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确实是举步维艰,执行人员一趟一趟上门做工作我们十分过意不去,他们的真诚付出让人感动,只要申请人同意再让我们一点,我们愿意作出承诺。”而申请人王祥作为崔家的好朋友和老邻居,听到小两口这么爽快的承诺,也欣然同意让步。双方微笑握手,达成和解协议,崔华夫妇同意以今年新收的玉米交申请人作价还款。至此,五年的执行积案终以和解结案。
“执行工作,与其说是强制,还不如说是劝解,为了当事人之间一个握手和解,我们就是跑断腿脚、磨破嘴皮都愿意。” 事后,唐洋法庭执行员周庆海和朱长青这对执行搭档如此感叹,“因为我们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文中人物均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