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南通讯:74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大调解促和谐”为题专题报道了南通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充分肯定了南通大调解机制取得的良好成效,并认为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也是各类社会矛盾集中凸显的时期,只有建立起化解矛盾的畅通渠道,才能不断消解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据统计,去年南通全市法院民事案件调撤率71.7%,高出全省8.3%,今年1-6月份,案件调撤率达77.94%,在保持全省法院第一的基础上再攀新高。

加强联动,实现诉调无缝对接。2003年,南通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了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南通两级法院积极探索、实践和创新诉讼调解与“大调解”对接的有效途径,确定了两调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组织机构、目标任务、具体工作重点和要求。全市法院与社会有关部门建立了培训、庭审旁听、陪审、联席会议、大调解协议评阅、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和预警等六项制度。自“诉调对接”机制创建以来,南通法院共制定了60余件“诉调对接”文件,去年制定出台了《进一步加强“诉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在人民法院设立调解窗口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推动“诉调对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形成了独特的纠纷解决的“南通模式”。

机制创新,有效整合调解资源。不断创新诉讼调解工作方法,先后探索出诉讼调解的沟通三法圆桌调解法、海安法院的调解十法、通州法院的艺术调解八法等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建立健全调解人员培训机制,全市法院开展人民调解培训4000余次,培训各类人民调解人20余万人次。去年南通全市基层法院、人民法庭在全省率先设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室和“诉前调解中心”,每个调解窗口由调处中心指派12名调解员,扎实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对达成的调解协议经申请,由法院出具调解书,对调解不成的简易案件,当事人同意速裁的,当天立案适用简易程序当庭裁决,实现了诉前调解与速裁机制衔接。通过完善“六位一体”的医患纠纷调处新机制、完善特邀调解工作机制,向工会、妇联、消协等社会组织延伸拓展,实现了司法资源、专业资源和社会调解资源有效结合。去年,诉前成功调解案件1762件,今年以来,诉前成功调解案件3462件,占民事收案总数的16%

加强考评,严格规范管理。制定《诉调对接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奖惩标准,完善考核机制。利用法官制度改革的有利条件,重新划分民事法官的职权,尝试将庭前、庭后的调解工作分给专门的调解法官负责完成。市中院专门组建调解合议庭,制定了工作规范,对二审案件全面实行庭前调解。设立“调解能手”专项奖,加大奖励力度,给予评先、评优上的政策倾斜,充分激发干警调解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开展“促进案结事了,实现争先进位”专项活动,以“案结事了”为导向,科学设置与调解相关的各项审判质效指标,进一步强化对调解工作的专项管理,巩固和扩大调解工作在全省的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