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无锡讯:80后的一代,在思想跃进的社会中,越来越能寻找到“机遇”。

吸毒贩毒,在物质充斥的现实中,越来越能“吸引”人们的眼球。

曾经被视为这一时代“天之骄子”的他们,却因为毒品而一个个相继站在了法庭的被告席上,这让人惊异却又不得不去相信。09年以来,南长区人民法院审结的有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案件中,80后的犯案人数占据了近乎“半壁江山”。

“在无锡有家庭住址,为什么还要住在外面呢?”审判法官不解。“不想被家里人看见,因为他们不知道我吸毒的。他们知道了,肯定会很难过,我不想让他们难过。”刚刚二十岁的孔辰淳这样回答。孔辰淳,绰号“恐龙”,先后8次向吸毒人员贩卖毒品甲基苯丙胺2.5,后又被查获甲基苯丙胺5.9,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五千元。

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去贩毒时,邰永圣说“我父母身体不好,要花钱看病,我老婆生了小孩之后也没有了工作,他们都没有什么经济来源,都靠我一个人养活。听说贩毒来钱快,我就想去试试。家里的担子真的太重了,我也是没有办法。”邰永圣,绰号“浩南”,才19岁,结伙贩卖毒品甲基苯丙胺2.5,因为是从犯,所以被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一千元。

这些80后,很多人才刚刚成年,人生才刚刚起步,但他们恰恰在这个转折点上,忘记了自己被给予的期望,和自己应该承担起来的责任。不想让家人担心,隐瞒自己的行为,却不知道,如此轻易地和毒品打上“交道”,更是弃家庭于不顾;打着“养家糊口”的旗号,却抱着侥幸心理和不劳而获的态度,“东窗事发”后整个家庭的重担又该由谁来挑起。法官们每每审理到这样的案件时,都不禁叹息,是为之可惜也是为之无奈。

而社会上对80后质疑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人们不理解,这么好的时代,那么多出路,为什么就选择了这样一条。人们痛心,这些80后正值意气奋发之时,蓝图还未展开,却已走向了牢狱之门。

“毒品,害了我!我真的很后悔!服刑期间,我一定好好改造,等我出去了,我要尽好我没有尽到的责任!”在严明的法律面前,我们希望的是,不仅仅听到他们真心悔改的言语,更可以看到他们努力改造的实际行动。

因为,这个社会期待着你们,80后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