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法院服务“三保”工作纪实
作者:沈荷 王评 发布时间:2009-06-02 浏览次数:454
本网镇江讯:面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引发的各类矛盾带来的挑战,镇江市两级法院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使命意识,忠实履行审判职责,努力实现公正司法与服务大局共融,着力追求化解矛盾与促进和谐共振。法官们辛勤的汗水中闪亮着一个个精彩的镜头……
助力企业:未雨绸缪谋发展
镜头一
这两起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的原告为新加坡某有限公司,被告为扬中某公司。双方于2008年8月和9月分别签订了两项买卖天然乳胶的合同。今年初,卖方新加坡公司将货物运抵上海,因为金融危机天然乳胶价格大幅度下降,远远超出了买方扬中公司的预期,于是扬中公司以合同履行期限不明确为由拒绝收货。新加坡公司不得已将部分货物变卖,造成了损失,向中级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扬中公司承担20多万美元的责任。
法官接手案件后,意识到纠纷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考虑到民法中的情事变更原则,在天然乳胶的价格大幅下滑的情况下,要求买方继续履行合同的确有违公平正义原则。于是法官多次组织调解,希望双方能够达成谅解。在法官的不懈努力下,双方最终同意解除两项合同,并由被告赔偿原告8万多美元的经济损失。民事调解书签署当天,法官赶到银行,在解除冻结的被告银行帐户的同时,督促被告将赔偿金额汇入原告的帐户,迅速执行了调解协议,既维护了外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减少了因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全市法院把支持企业发展、稳定企业生产经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3月初,市中院制定了《关于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依法保障和服务企业发展十八条措施》和《关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开展法院联系企业活动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全市法院与72家规模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及中小企业建立了联系机制,提供“一企一策”菜单式法律服务,从签订经济合同、规范劳动用工、防范经济纠纷等方面给予法律指导,帮助企业减少和避免纠纷。各法院还建立与辖区内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络、沟通机制,及时获取辖区内重点企业经营状况、金融部门的金融安全和企业职工就业状况等信息,准确把握企业的司法需求,有效提供司法服务。
体察民情:关注民生促和谐
镜头二
刘某等19名职工在句容某公司工作多年。2008年因该公司未为职工参加社会保险且未能足额支付加班工资,多名职工书面通知与该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给付加班工资和经济补偿金,要求公司给他们补缴社会保险费。经句容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公司支付上述职工经济补偿金,并分别为部分人员支付加班工资或补缴社会保险费。刘某等19名职工对仲裁裁决不服,向句容法院提起诉讼。该院审理后,依法判决公司支付刘某等19名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对支付加班工资等诉请不予支持。19名职工对此判决不服,向中级法院提起上诉。上诉后,中级法院民一庭法官多次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了调解。在两级法院的共同努力下,最终促成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并当场发放了补偿款项。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以来我市法院受理的因企业经营困难、资金紧张而引起的拖欠职工工资、保险费、解除劳动合同等劳动争议案件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45.8%。全市法院坚持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落脚点,在审判工作中注重了解民情、倾听民声、体察民意,审慎稳妥地审理好每一起纠纷案件,努力把案件审理的过程变成教育疏导、理顺情绪的过程,积极引导当事人以和谐的方式解决利益纷争。大力加强“诉讼对接”,建立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对一些当事人对立情绪严重、双方矛盾激化的案件,邀请原、被告所在地的村(居)委会调解主任、当地有名望的长者及亲朋好友协助法院做好当事人工作,对于涉及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的案件,则邀请工会、妇联、团委、残联等人民团体派员参与调解,促使案件调解的顺利完成。今年以来,共为人民调解组织举办法律培训63场次,指导调解各类民间纠纷627件,调解成功率达74.16%。
清理积案:一枝一叶总关情
镜头三
“没想到四年之后还能为老叶讨回这么个说法,多亏法官的倾心竭力”。扬中法院执行局内又多了一面写有“明察秋毫、为民办事”的锦旗。这是申请执行人叶某的家属送来的。
现年50多岁的叶某原是扬中某企业供销人员,每年有着不菲的收入,但是一起交通事故将其变成了智商只有四、五岁的弱智。肇事者王某年过六旬,靠蹬三轮车送货维生。案发后,法院判决王某赔偿叶某十余万元,这个数目对王某无异于天数。叶某向法院申请执行,自知无法赔偿的王某采取了“躺下来”的办法应对执行。法院在穷尽了各种执行措施后,裁定中止执行。叶某家属和亲友多次到王某家中打砸,将猪粪泼洒在王某家里,扬言以命换命。王某则东躲西藏,双方的矛盾愈演愈烈,成为不稳定隐患。法官针对被执行人“躲猫猫”的行为,千方百计通过村委会干部查找王某线索,多次放弃休息时间晚上去王某家中。王某在坦陈自己的实际困难的同时,透露了之所以一分钱不肯赔的主要原因是对方家属的一些过激行为。法官耐心听取了王某的想法,释法说理,让其充分认识到履行义务的必要性。最后王某表示将尽最大努力凑足一定数额的钱款。与此同时,法官又多次与申请人沟通,希望其面对现实,消除对立情绪。最终双方同意以和解形式执行了案件,一起长达四年之久的积案终于了结。
在执行工作中,全市法高度重视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清理执行积案工作,千方百计全力解决重点案件,采用分点包案、逐案排查、定期巡查、执行联动等创新措施,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解决“执行难”问题,依法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扎实推进执行积案的清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