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下午,“五一”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正在办公室翻阅卷宗的我,突然接到了接待室老张的电话,“你到接待室来一下,有两位案件当事人坚持要见你。”

当事人坚持要见我?从事审判工作时间不长的我,心里不免有些忐忑不安。我以最快的速度来到接待室,里面走出一对中年夫妇,一见到我,便紧握我的手不放,连声说:“感谢法官,让我们这对结婚十几年的夫妻破镜重圆!又给了我们孩子一个完整的家,这次“五一”回家,特地来向您道声谢。看到他俩,案件审理过程中的一幕幕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这位中年妇女叫王某,是我审理的第一件离婚案件的原告,站在她身边的是她的丈夫李某,案件的被告。

王某与李某于1993年登记结婚,婚后与李某的父母一起居住。婚后第二年,王某生了个儿子,五口之家生活得还很融洽。2005年始,王某和李某一起去苏州打工,期间曾因双方父母的关系不和睦有过几次不快。200810月,王某与李某因父母之间的矛盾多次发生争吵。在一次争吵中,李某性急之下随手拿起身边的椅子砸向王某,致王某鼻骨骨折,王某从打工单位请假后住回了娘家,双方之间的矛盾由此升级。王某遂于20081222向建湖法院起诉,要求与李某离婚。

原在建湖法院行政庭工作的我,第一次审理离婚案件,得有个良好的开端。我非常慎重,认真阅看了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后,又分别与王某、李某沟通,充分了解案情。我发现这对夫妻之间原来的感情还算比较好,只是双方性格都有些倔强,被告李某也没有什么恶习,矛盾的起因在于双方的父母。案件有调解成功的可能!我要从王某和李某的父母着手做调解工作。

我想办法联系上了双方的父母,两对老人看到子女闹成这样,心理其实也不好受。我开始与四位老人沟通,耐心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在与李某父母的通话中,我告知他们矛盾激化的原因在于李某将王某打伤,万一儿、媳真的离了婚,他们心爱的孙子就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希望老人劝说李某主动认错。几次电话联系之后,老人答应和我一起劝说儿子,让儿子在开庭时向媳妇认错。第一次与王某的母亲通话时,电话里不时传来吴母的抽泣声,她情绪激动,表示坚决支持女儿离婚,还说要追究李某的刑事责任。自己的女儿被打成鼻骨骨折,也难怪吴母有这样的情绪反应,我安慰了吴母几句,表示法院会坚决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第二次与吴母通话时,她的口气有所缓和,我赶紧趁热打铁,对吴母进行说理劝解,希望她把女婿当作儿子一样看待,从长计议,在自己原谅女婿李某的同时,劝说女儿珍惜夫妻情分,原谅李某。

开庭审理的前一天下午,我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边是一个孩子的声音,“阿姨,我是王某的儿子小陈,人家都说山区的孩子苦,我看他们比我幸福,他们有父母陪伴在身边,而我,马上就不能与爸爸妈妈一起生活了。阿姨,我要一个完整的充满爱的家。”他们的孩子今年13岁,他让父亲拔通了我办公室的电话。接完电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也是孩子的母亲,我要竭尽全力去调解,让这对夫妇和好,让他们的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家!我下定了决心。

元月20日开庭前,我让书记员播放了我与孩子的谈话录音,播放完毕,并没有径行开庭。我先对李某说服教育,要求其当庭写下保证书,以表示真心悔改。李某经劝说后同意主动向妻子认错,并书面保证今后会珍惜夫妻感情,不再殴打王某。做完李某的工作,我又利用王某?G舍不下孩子的心理,劝说她应从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角度考虑,与李某间互谅互让,让孩子拥有一个和睦而温馨的家,让自己的家庭和双方父母都过上一个愉快的春节。我用语亲切、态度平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唤起了王某的母爱。最终在李某当庭写下保证书后,双方调解和好。

案件虽已审结,但我的调解工作并没有终结,王某又与一起来参加庭审的娘家人住回了娘家。李某去带其回家时,王某及其父母因认为陈当天的认错态度不诚恳,开庭时认错是做给法官看的,拒绝回家。李某只得向我求援,我再次与王某及其父母沟通联系,最终在除夕前一天将王某劝回了家。

第一次审理离婚案件,能调解和好,我对以后的审判工作更加充满了信心。

看到他俩微笑着站在那儿,我不禁也微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