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无锡讯  为进一步发挥人民法庭的职能作用,锡山法院精心谋划部署“大排查、大调解、大调研”活动。通过建立三项制度,强化三大抓手,注重两大结合,精心构筑活动的“三大优势”。目前,活动有序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三机制”做实排查,构筑基础优势。一是建立案件纠纷的定期排查机制。以各法庭的每周例会和法庭庭长例会这两级会议为载体,建立案件定期排查制度。承办法官对在办案件逐一排查,及时向庭长汇报存在不稳定因素、可能引发群体性纠纷的案件。庭长在仔细甑别之后及时向分管院长反映情况,通过层层递进的排查汇报制度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燃。二是建立排查问题的梳理汇总机制。围绕当下社会矛盾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排查工作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并及时对排查出的问题进行登记造册,做到有据可查、全程跟进。目前,四个法庭排查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新《劳动合同法》出台后,有些企业雇员通过刻意自残的方式套取企业赔偿款,这一点在外来民工身上尤其突出;工伤赔偿案件中提出“二次鉴定”的情况增多,鉴定机构的选择和管理问题凸显;借贷案件中,抗辩人家属主张构成赌债的情形增多;房屋租赁案件中,因承租人居住时间长、添附行为多导致租赁合同到期后易起纠纷;建筑设施租赁案件中,执行难、保全难问题突出;物流行业的不规范造成相关运输合同纠纷审理难度较大。三是建立同步研究应对机制。法庭坚持“边排查边解决”的工作方针,力争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如针对矛盾易激化、当事人又非常困难的案件,法庭启动司法救助机制及时应对,截至目前,四个法庭已通过这一应对措施成功解决36起纠纷。

二、“三抓手”强化调解,构筑创新优势。一是以窗口调解为主。高度重视窗口调解的主体地位,以此次专项活动为契机,继续强化窗口调解职能。通过树立一心为民、和谐司法的理念,加强法庭审判人员的调解意识;通过总结经验,完善诉调对接制度,落实基础保障,进一步增强法庭审判人员的调解技能,坚定不移地向年度人民法庭民事案件调撤率不低于65%的目标进发。二是大力推进委托调解。将法庭的调解工作融入社会大调解格局之中,通过推进委托调解工作构建联动网络,充分利用非司法调解资源,提高诉讼调解效率,真正发挥诉讼调解维持和恢复和谐的功能。今年以来,安镇法庭充分利用辖区内五个派出所和联防队员熟知本地人员的优势,借力推力,通过委托调解成功化解了三起纠纷。三是积极筹备设立人民调解工作站。积极与党委政府沟通协调,加快“人民调解工作站”的建设步伐,推进诉前调解工作。目前,建设方案已列入区政府常委会议事日程。

三、“两结合”注重调研,构筑服务优势。一是结合“百名法官进百企服务工程”活动,建立人民法庭定向服务辖区企业制度。结合市中院关于开展百名法官进百企服务工程活动的工作部署,目前四个法庭分别确定了两个以上的定点服务企业,计划通过开展法律讲座、提供法律咨询、听取意见、案件回访、巡回开庭等方式,对各种不同性质的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走访调研和法律服务,为企业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二是结合“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司法应对措施”的贯彻落实,完善司法建议制度。去年底以来,安镇法庭向镇政府发出司法建议,由政府牵头、派出所和综治办参与、法庭配合,展开了对辖区内无固定厂房、无重大资产设备、企业主无固定住处的“三无”企业的拉网式排查工作,成果显著,在此期间无一家“三无”企业发生业主出逃事件,有效地保证了金融危机下的地方稳定与和谐。另外,法庭还通过发出“履行债务通知书”的形式向企业主催讨工资,并建议由政府先预收这些工资款,再由其统一发放给农民工,从而借助政府的力量加大了为农民工讨薪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