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帆 

 

勿勿吃完早点的老渔夫

只是呵呵一笑

敏感的风就红了脸

起来呀 起来呀

你这总也睡不够的鬼

你揉了揉眼睛

--

我最了解鱼的心事

 

渔船 

 

扑了扑手上的馒头屑

老渔夫用双臂驱动水上的车

吆一声号子就算鸣笛

唱一曲渔歌为自个壮行

 

老婆子直起腰舀来了一瓢水

老渔夫的眼睛里顿时盈满了

酒后才有的醉

我不渴

说着就把水倒给了你

而热乎乎的视线

却分明细数着

你怀里活蹦乱跳的

那群“淘气鬼”

 

渔网 

  

老渔夫吸完一袋烟 

把烟灰全磕在自个的鞋底

鳞鳞的水呀满盆金 

我咋能往里瞎扔东西 

  

你小子还敢跟饿顶嘴 

说啥子动不动就把你丢下水 

你咋不问问自个不赖的心眼 

啥时辰弄脏过银样的湖水 

啥时辰黑了心和肺 

尽捞些没长大的小字辈 

填过你的那张狗臭嘴

渔谣

 

跟夕阳对完最后一首歌

老渔夫回到船舱盘了盘腿

老婆子递上的酒盅就有些烫嘴

刚歇了帆收了网的儿子

也赶忙过来陪

 

吱了几盅的儿子

已被媳妇揪了两遍腿

儿子的英雄胆便多了

几分底气--

…….

 

逑小子!

不就是不想再种这水里的“田”

干吗这么吭吭哧哧

象吃了只苍蝇腿

你老子我也早有了这心事--

明儿就撤帆、晾网、把船橹卸

从今个不许再向大湖

伸手要饭讨活计

我这就去找你支书叔扯扯

咱把湖东那几十亩全包圆

明儿天一睁眼咱爷几个

就去清塘子 

放--水

 

多余的坦白:说实话,这首诗较多借用了小说创作方法,有人物,有情节,有时间变化,并用了草灰蛇线法:前诗埋伏的拟人?D?D帆、风、网,在最后一首走出场成为真人。全诗始终以老渔夫的行为动作引出每首诗的开头,每一首诗中的“你”都紧扣分题,遂一拟人。

1、把帆和风拟化为夫妻,分别作为老渔夫的儿子和儿媳,用生活的原态,暗示了帆(新渔民不想下湖打渔的隐衷;“我最了解鱼的心事”初看以为是知道如何打渔,到最后才抖出谜底?D?D就是儿子不想从湖里打鱼,破坏生态资源。

2、没有用一句打鱼的笔墨,而用老渔夫省下水,倒给船舱里的鱼的动作说明打到一舱的鱼;而且把鱼比作“淘气鬼”,就突显了老人对鱼的感情(“鱼”这里实际已成为老人的“孙子”。

3、用老人磕烟灰的习惯动作来凝炼表达老人对湖的爱和强烈的环保意识,同时用这一动作引出网的争议,再以老人与网这一实一虚之间的对话,阐述老人的打鱼观?D?D用大眼网(诗中以“好心眼”暗示)捕鱼,不捕小鱼的一贯行为,有藏之弥深、显之弥切的效果。

4、烘月托月,潜性人物出场,还是用对话表达了新、老两代渔民珍惜水产资源,爱护保护环境的共同心声。通过老人训斥(含赞赏)儿子的话完成一个渔民家庭改捕渔谋生为养鱼发展的重大决策。以点代面地歌颂新时期洪泽湖渔民的新生活和全新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