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执行路-睢宁法院执行工作侧记
作者:马娟 发布时间:2007-04-18 浏览次数:3621
时间在变,法院公正高效的主题没变;事过境迁,法院司法为民的主线没变。当执行以法院权利救济的最后一个保障出现的时候,执行就成为法院审判工作之外的又一条生命线。回望昨天的路,清晰又模糊,走过了风雨,经历了坎坷,睢宁法院执行工作却绽放了雨后的彩虹,透射了天晴的阳光。
挑战??执行工作唯一的选择
“执行难”是一个社会顽疾,但在睢宁法院执行工作却出现了连续三年没有一起矛盾激化案件,没有一起强制措施有瑕疵案件,更没有一起违法违纪案件的局面。秘诀是什么?那就是一种挑战的精神,一种敢于啃最难啃骨头的精神。
执行工作是整个法院工作的突破口,该院挑选25名精兵强将组成执行局,其他各部门随时为执行工作提供服务,院党组注意随时向党委、人大等有关部门及时汇报重大执行案件,主动争取他们的有力支持和监督,实现了执行“大合唱”的局面。
执行讲究大境界和大视野,执行难的形成是社会法制不健全、诚信不彰等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执行工作直接作用于老百姓,因此攻克执行难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解决老百姓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睢宁法院每年都组织专项执行开展清理拖欠民工工资,让无数民工含着感激的眼泪回家过上了团圆年。就在2007年3.15维权日到来之际,一个由21名申请执行人要求给付标的30余万元的养老保险金的案件在历时半年,经过几番周折执行之后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执行真难,可是力克执行难,唯有迎难而上。
创新??执行工作不竭的源泉
几年来,除了执行理念的与时俱进,睢宁法院在具体执行方法上也亮点频现。先后制定和完善的40多个执行制度,保证了执行工作的健康高效运转。在每年开展的执行清理积案专项工作中,实行“定期通案、易人执行”制度;集中发布执行通告、限制被执行人消费;在各种媒体滚动播出被执行人有关信息使其无处躲藏;执行法官制度的探索和实践;实行执行人员单独序列考核等等。
执行改革中,强化了当事人主义,建立了当事人举证制度、风险告知制度、公开听证制度等制度措施,对当事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或因下落不明、被捕入狱等原因而不具备执行条件的,则采用登记备案制度,从而促进了诉讼资源的合理流转,也达到了降低执行信访量的双赢效果。
在执行方法上,该院穷尽各种执行措施,大胆创新,执结了多起疑案、难案。在一起监护权纠纷案件中,该院30余名执行干警兵分五路,经过29小时的鏖战,调动一切尽可能调动的人力,想尽一切尽可能想尽的办法,抓住每一条有可能的线索,采取一切能够说服被执行人的措施,终于让分离一年之久的母子在深夜团聚了。
将执行进行到底,创新是寻求执行突破的唯一途径。
支持??执行工作外部的动力
随着中央政法委加强解决执行难问题文件的下发以及省委关于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电视电话会议的召开,该院执行工作除了在政法系统得到重视外,更是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人大、政协四套班子领导的高度重视。每年的人代会上,都要专门审议法院执行工作报告,并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出台了加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决议,在各方面给予法院执行工作支持。在2006年该院集中执行专项活动中,该院执行局在院机关和四个人民法院设了专门的执行小组,对十六个乡镇执行案件进行集中执行。县领导在听取了情况汇报会,迅速召开全县大会,各乡镇负责人列席。其间,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执行工作的情况和难度,要求各乡镇不遗余力的配合执行工作的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外部监督力量,积极参与到法院执行工作中,为执行献计献策。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该院经过2个月的集中执行活动,执行工作呈现良好的局面,取得了执结率 91.29 %,执行标的到位率85.5%的好成绩。法院与各镇政府也因此加强了沟通,消除了隔阂,过去的抵触和对抗,也转变为现在的理解和配合。
像孩子依偎着肩膀,像鱼儿依赖着海洋,执行工作也离不开支持和理解的力量。
走在执行难的道路上,感受和体会到的是肩上沉甸甸的重量;冲锋在执行一线上,面对的是挑衅进行的是智勇双全的较量;在执行工作的背后,有着默默关注的目光和可以信赖的力量。
明天的执行之路也许很远很长,坚持到底,相信每一段走过的荆棘都会留下灿烂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