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轻群众诉累,节约诉讼资源,及时化解矛盾,江苏省新沂市人民法院在立案大厅开设“司法诊断平台”,全力做好诉讼服务工作,将大量民商“病事”消化在关口,消化在萌芽状态,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及少诉无访的司法目标。该院将院长、分管立案工作的副院长、立案庭庭长、副庭长及各立案调解组组长集中到一线,充当“门诊医生”,积极做好“导医”、“诊断”、“诊治”等工作。

 

“导医”就是要求门诊法官做好日常的导诉工作,目的是把纠纷的解决引到正确的轨道上。很多群众上法院打官司,都存在“隔行如隔山”的状况,受社会讼棒的蛊惑,上错门、走错路,有的是打“糊涂官司”,有的是打“赌气官司”等。这时,有法官“导诉”,就显得特别重要,就会避免当事人走诉讼弯路。对来到法院的诉讼群众,无论是诉讼还是信访咨询,都由门诊法官先“过滤”,对不同情况,有口头答复解惑的,有引导其就地就近选择该院特邀调解组织或调解员处理的,也有立案诉讼风险告知的,还有劝讼的。

 

“诊断”就是针对当事人起诉的案件进行繁简分流。门诊法官将公民或法人到法院咨询、起诉的“病事”状态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判断,通过“门诊把脉”,判定哪些是“重症”,要“住院”,哪些是“小毛病”,“门诊医生”现场答疑“开处方”就可以了。避免了案件繁简不分,缓急不管,“小病”也“住院”、“动刀”等劳民伤财事情的发生。这种解决纠纷的方式,是简捷的公正,是便民、利民诉讼的体现,也是法院为解决老百姓长期“怕进两院”(医院、法院)问题所做的尝试。

 

“诊治”就是“坐诊调解”,包括诉外化解与立案调解。通过“诊断”对案件进行繁简分流后,利用立案7日审查期限,把能够调解的简案,进行调解,减轻群众讼累与审判工作压力,节约有效诉讼资源。

同时,该院还充分发挥“司法诊断平台”的能动作用,及时组织“巡医”活动。走乡野,进厂矿,一身汗水,双脚泥泞,寒暑不辞,苦乐相随,将一些“小病”消化在院外,化解在民间。

 

去年以来,该院“司法诊断平台”共导诊1958人次,受理的纠纷中,有86起“赌气官司”放弃了诉讼,纠正不正确诉讼71起,诉外化解1205件,化讼率76.61%,没有一件民商事及行政案件转化为信访案件,为构建更和谐的新沂做出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