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户菇农坏死的菌菇棒
作者:于世民 发布时间:2013-09-17 浏览次数:2332
匆匆吃过午饭,我们一行4人赶往桥头镇,一起41户菇农索赔的案件正在现场处理。
到了桥头镇政府,只见政府大院里黑压压的一片,大约有200多人聚焦在这里,脸上全部都是焦虑。我们下了车,立即有一位身材高挑的年轻女法官迎了上来。“小肖,41户菇农的损失状况勘验好了没有?”姜国云直接问上了。“昨天已经全部勘验完毕了,今天上午我们将勘验结果逐个告知了原告。”被称作“小肖”的女法官回答得干净利落。
“小肖”全名肖立芹,是开发区法庭的一名助理审判员,41户菇农案的承办法官之一。“上午告知勘验结果后,各家各户都到政府来处理了,还有移小如一户没有到,已经请村干部去催了一次,他要再复核一遍才肯过来,村干部在那儿等着呢。”肖立芹边走边汇报着。我们来到了一间会议室,除了法院和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只见一个中年人蜷坐在角落的椅子上。“这位就是被告柳宏生。”肖立芹指着这个中年人介绍。
“我在桥头生产菌菇棒也近10年了,大家一直都用得好好的,从来没有出现过问题,哪晓得今年出了这么大的事。出了事,我认,不过要我赔上千万,不是要人的命吗?”柳宏生一边狠吸着烟一边哭诉着。原来,按照诉状,41户菇农要柳宏生赔偿的数额超过了千万。
“关于具体的损失,我们已经与北京的中国农业大学取得联系,如果要通过鉴定的方式确定具体损失数额,鉴定费用就要十几万,不管是对你,还是对41户菇农,在现在的这种情况下,这个数额都是不能承受的,我们也建议不要通过这种方式确定。”姜国云挨着柳宏生坐了下来,“这一周以来,我们全院民事条线的法官逐家逐户把没有出菇的菌菇棒都统计出来了,你也看一下,我们建议就按这个勘验的数量,结合本地的平均产量来确定损失数额,这种方法是当前既科学又合理的了,你再考虑一下。”听着姜国云的介绍,柳宏生又点了一支烟思考着。
进入隔壁一间办公室,姜国云便问道:“刘主任,目前41户菇农的意见怎么样?”“今天虽然来的人多,但情绪已经基本稳定了,毕竟这个星期,法院的同志挨家挨户在登记数量,大家也看到了,相信有这种吃苦精神的法官,办事肯定会公道。上午把勘验结果公布后,肖法官他们也分组做了工作,现在41户基本都接受了法院提出来的处理方案,现在就看被告的态度了。有人也提出来,今天再晚都必须要全部兑现。”回答姜国云问话的是桥头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任刘庆华。
门突然被推开了,肖立芹跑了进来,略带兴奋地说:“姜院长,被告已经基本答应我们的处理方案了。”“你们赶快分组把各户的损失计算出来,一定要让被告立即兑现,不能再拖,不能再让基层政府承担再多的压力了。”姜国云立即作出布置。很快,一份赔偿明细表摆到我们的面前,每户坏死的菌菇棒数量、参考赔偿单价、预计赔偿价款全部列得清清楚楚,姜国云会同政府工作人员又再次核对了一遍,没有差错,几名法官立即与各个当事人分别见面。
我坐在办公室里等着,十分钟……一刻钟……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当事人一茬一茬地进进出出,有些情绪平稳,有些还有争辩,当最后一户移小如签好了协议,已经过了晚上八点。看着桌上堆起近两尺高的卷宗材料,所有人都欣慰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