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南长法院十大喜人变化呈现“人民法官为人民”成果
作者:卞晨栋 发布时间:2009-11-19 浏览次数:2473
今年以来,无锡南长法院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深入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审判中心工作,为稳定发展大局服务,以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大力推进活动成果向实效转化,工作呈现出十大喜人变化。
1、助残工作机制不断创新。以“助残工作站”为载体,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实行涉残案件特办制度,提供从立案到执行的一体化服务,将服务弱势群体、完善维权体系的思路全面铺开,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社会调解和延伸服务机制,促进残疾人维权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审判绩效考核全面规范。成立审判绩效考评机构,院领导及审判业务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按照科学发展和实事求是的要求,结合本院不同审判业务部门的实际需要,完善《审判绩效考评办法》,突出体现了以化解矛盾纠纷为主线的基本要求,通过专题讲座,确保办案人员按制度办事,利用新办法作为业绩考评的主要指标,激励干警争先创优。
3、涉诉信访案件五个到位。坚持认识到位、对接到位、管理到位、配合到位、责任到位,积极研究探索当前涉诉信访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构建大信访管理格局,及时制订八项工作制度,完善维护稳定工作“五项机制”和“四定一包”机制,建立院长、庭局长分工负责的全院大信访工作机制。区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办公室向我院发来表彰函,表彰我院在重要敏感时期,妥善处理了一批疑难信访积案,圆满完成信访维稳任务。
4、诉调对接工作深入推进。以“定纷止争、化解矛盾”为目标,尽可能通过立案调解、诉讼调解、委托调解的“三调”工作模式,实现案结事了,化解社会矛盾。重视诉前对接,使立案调解、委托调解与人民调解对接,正确引导调解行为,提高调解成效。加强判后对接,将调解工作延伸至判后,判后答疑与人民调解对接,尽力消除当事人的负面情绪,使其“胜败皆服”。整合社会资源,与区总工会建立劳动纠纷案件诉调对接机制,建立调解组织网络。
5、未成年人保护扩大范围。以“拥抱明天?青少年心灵驿站”为载体,以点带面,扩大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范围,组织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预防青少年犯罪;与学校建立联动机制,增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联手福利院,将法制教育延伸到被遗忘的角落。南长法院所判非监禁刑未成年犯的重新犯罪率已十八年保持零的记录。
6、民意沟通机制更加畅通。认真贯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的讲话精神,加强立案窗口、判后答疑、人大联络、党风廉政监督员、执行公开等五项工作,努力建立畅通的民意沟通机制,确保法院工作在广泛的社会和群众基础上扎实推进。走进社区、机关、街道、企业、工地、学校、看守所、福利院等地,用法律咨询、司法建议、普法宣传、法制教育、司法传播等措施实践“知百姓冷暖,办为民实事”的司法为民原则,努力延伸司法审判职能,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
7、执行联络员制继续规范。制作《执行联络员工作细则》和《执行联络员通知书》,做好执行联络员台账管理,规范工作职责和协助流程,举办执行联络员培训班,切实提高协助执行能力。覆盖全区的三级协助执行网络成效明显,案件执结率和到位率两项质效指标均名列全市基层法院前茅,有效缓解了缓解“执行难”问题。
8、规范执法工作成效明显。按照立足长远,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制定司法规范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一是通过完善审判管理制度、转变审判管理理念、强化审判流程管理、建立互动协作机制构建和谐审判管理模式,促进审判与审管工作良性互动发展。二是实施领导巡查、巡回警示教育、巡庭的三巡制度,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重点抓为常态抓,促进了司法规范化建设深入发展。
9、思想政治建设务求实效。编印《学习文件选编》,购买《法院干警思想政治建设读本》,干警人手一册,采取个人自学、支部、部门、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重点学习中央、上级法院领导关于政法工作职能、“三个至上”指导方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讲话。在法院局域网开设主题实践活动专栏,创办简报专刊,刊发陈燕萍、高伟、张贵银、王瑛等先进典型的事迹,组织收看电视剧《苍天》。在扎实学习,深入讨论,特别是干警结合部门、个人工作岗位特点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习心得交流大会,进一步深化认识,明确责任。
10、党风廉政建设常抓常新。规范和完善助理纪检监察员、党风廉政监督员制度,层层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以“廉政文化示范点”为依托,建设廉政书架、廉政文化网络浏览点等新设施,打造有南长特色的廉政文化。将法院内部的《廉政合同》延伸到司法鉴定领域,在无锡法院系统首家与选定的鉴定、拍卖、评估机构在发生业务往来前先签订《廉政合同》以规范双方的从业行为,实现了司法鉴定工作的阳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