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以来,盱眙县法院审结的贷款诈骗犯罪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主要特点

1、犯罪数额大。审结的案件中,贷款诈骗数额巨大的占76.5%,数额特别巨大的占29.4%。

2、贷款诈骗犯罪对象主要以改制前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在08年审结的16起贷款诈骗案件中,犯罪对象全部系未改制前的农村信用社。

3、贷款诈骗的形式多集中于保证担保贷款。使用的手段多为编造虚假的贷款理由和使用虚假的身份证,由他人冒充签字。

4、犯罪分子往往与银行工作人员内外勾结,诈骗金融机构贷款,其中有90%的犯罪分子是与银行工作人员的违法犯罪交织在一起。

二、形成原因

1、从个人角度分析,是利益的驱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商品经济在一定程序上刺激和诱发了人的自私性,利益追求越来越成为众多人追求的价值目标,而一些人的心态、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因此严重偏离正确方向,从而铤而走险,以身试法进行犯罪活动,而一些少数银行工作人品经不住金钱的诱惑,与犯罪分子相勾结,大肆进行贷款诈骗活动,更有甚者,凭借专业技术优势,为犯罪分子出谋划策,与他们将贷款作呆坏账处理或寻找时机将银行的债权债务关系合法转移,以掩盖其罪行,致使国家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2、从金融机构角度分析,有关金融活动管理的法律和制度跟不上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内外部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够健全、不够完善的缺陷,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防诈骗技术手段落后。加之信贷员素质相对较低,管理相对落后,给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

三、防范对策

1、完善立法,严格执法,严惩贷款诈骗犯罪。完善法律、法规和强化执法,通过依法严厉打击犯罪,以震慑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是治理犯罪的重要环节。现行刑法规定的贷款诈骗罪,犯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单位或组织并不能构成本罪的主体。而在实践中,单位或组织实施的贷款诈骗犯罪行为是常见的,现行刑法却未规定单位可以成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在实践中必然导致打击不力的现象,因此必须通过完善立法,给予严惩。

2、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整顿规范金融市场秩序。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整顿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让银行真正负责任地管理好自己的资金、自觉地去防范金融风险。同时,要整顿金融秩序,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确保金融市场的有序运行。

3、健全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同时加强政治思想和业务知识教育,提高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素质。加强贷款手续的审查,避免发放人情贷款,贷款后进行定期审查监督,都可以有效、及时发现和防止贷款诈骗案件的发生。

4、加大法制宣传力度。作为法院系统,可配合金融机构利用各种媒体宣传金融经济犯罪危害性和严重后果性,加强民众的防范意识和自觉遵守法律的规范的意识,从思想上杜绝不劳而获的犯罪思想,从根本上堵源截流,防止贷款诈骗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