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曲塘法庭贴近基层 法官从坐堂转向进“点”
作者:曹凤刚 刘晶晶 发布时间:2012-03-20 浏览次数:270
海安法院曲塘法庭突破坐堂问案的审判方式,以法律早市、定点巡回审判、法官进村居为平台,把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向前推进,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迫切的司法需求。
开创“法律早市”,司法服务“零距离”。 “法律早市”最初由法庭与乡镇商定在当地集市时,利用早晨闲余时间,定期前往开展法律咨询、法律培训等活动,做到不影响农民耕作、职工上班及工商户经营。如今,早市已发展到典型案例讲解、就地立案调解、培训人民调解员、送法进社区、进学校等多种形式,模式不断完善,内容更加丰富。该庭利用该平台服务群众的司法需求。2012年以来已开展法律咨询近20次、审查合同500余份、调结案件200余件、送达法律文书2000余份。
开展“巡回审判”,便民利民“零距离”。法庭辖区面积广,有的镇村坐车绕道前往法庭来回近80公里。为便利群众诉讼,该庭在边远镇政府、集镇区等地设立固定的巡回审判点,指派“一老带一青”法官组合,每周安排一天驻点审判。老法官经验丰富、深谙民俗,青年法官精力充沛,法律功底较好,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基础上,选择赡养、邻里纠纷等影响较大的案件就地公开审理,进行辨法析理,起到较好的普法作用和社会效果。
开设“片区法官”,构建和谐“零距离”。为从源头上改变占法庭案件受理量70%以上的相邻关系、婚姻家庭关系纠纷高发的现象,该庭着力推进片区法官进村居活动。所辖65个村居均设有片区法官。每月首个星期六被确定为“片区法官进村日”与“村矛盾纠纷集中处理日”。同时总结剖析基层矛盾纠纷类型,适时提出司法建议,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每季度向基层组织通报村镇涉诉纠纷情况。定期向基层提供案例等法律宣传资料,举办法律讲座。“片区法官”制度的实施,实现了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法庭近几年来的收案数逐年下降。仅今年就成功化解纠纷数十起,收案数较去年同期减少近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