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荣誉满身:首家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家园林城市……近日在张家港采访,又一个全新的突破——城乡一体化进展让记者兴奋不已,张家港城市化率达到63%,农民集中居住率达到51%,城乡居民收入、生态人居环境、社会文明建设均处于我省领先地位。

  在张家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管理中,处处留下法官的身影,人民法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全新的管理创新理念和实践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肯定和认可。

  能动作为 让保障更有力

  城乡统筹发展是张家港市的亮点特色,也是他们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等诸多荣誉的重要基础。2010年5月,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吹响了以改善民生为导向、以“三集中”为重点、以“三新工程”为抓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号角。

  张家港法院院长张玮告诉记者,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为张家港在更高平台上率先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法院党组一班人敏锐地认识到,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法院的司法服务和保障,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矛盾纠纷和利益冲突,需要法律调整。他们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研究部署,积极探索司法服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确立了能动、依法、创新和高效的管理工作原则,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措施,呼应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需求。

  通过覆盖全市的司法指导服务网络,加强了与党委、政府的沟通联系,了解掌握一体化的最新动态,提供有效的法律指导和法律服务;通过深入开展和谐共建,建立健全矛盾预防机制、纠纷化解机制和联合接访机制,夯实基层法治建设基础;通过加强与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土地社保等职能部门的协调联动,形成共同化解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努力把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矛盾化解在基层萌芽状态。

  在审理这类案件过程中,张家港法院从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关爱民生福祉的角度,提出了营造平稳的拆迁过渡环境、持续的收入保障环境、适当的田间劳作环境、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良好的日常生活环境等建议。这些建议得到了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被市委市政府作为重要策略贯穿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管理实践中。


  巡回审判 让服务更便捷

  双山岛是长江中的一个小岛,与陆地隔离,交通不便,制约岛内经济发展。许多村民因为生活成本高、配套设施差陆续离岛居住,岛上居民以老年人居多。为切实改变岛内的生活状况,双山岛启动了“万顷良田工程”为主的城乡一体规划,岛上4000多户居民将离岛统一安置到金港镇。

  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搬迁工作虽然进展顺利,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因为搬迁带来的巨大利益关系凸显矛盾。张家港法院金港法庭专门在双山岛设立了巡回审判法庭,发挥其快速、便捷的优势,积极延伸司法职能,主动为基层组织提供司法意见,对房屋争议及时进行调解,避免产权争议影响搬迁工作的推进。

  老黄在20年前向村里购买了3间平房,办理了集体土地使用证,后将房屋出让给了同村亲戚张某,没有办理任何手续,为房屋确权埋下了隐患。2004年,张某又以12000元卖给了姚某,双方签订了房屋买卖协议,约定了拆迁利益的分配,但同样没有过户。双山岛安置补偿办法出台后,老黄和姚某分别对该房屋提出了安置补偿的主张。由于当时老黄把房屋给张某时,老黄也拿到点钱,但这钱是买是租,纷争不清。

  巡回法庭及时受理了该案,在深入了解该房屋演变情况后,向原被告释明了相关法律规定,希望他们从实际出发,不要伤害亲戚邻里间感情,同时多次会同村委会进行调解协商,促成三方达成了和解协议。

  就是这样的现场积极调解,双山岛村民离岛中的40多起纷争迎刃而解。

  在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张家港法院按照“一城四片区”总体规划,设立了5个基层人民法庭,按照“9+11+X”的镇村布局模式设立了12个巡回审判点,司法服务贴近城乡一体化建设一线,积极协助基层党委、政府预防、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基层和谐稳定,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驻村法官 让纠纷不出村

  “我和你说不清楚,咱们到村法官工作室,让法官评评理。”张家港市永联村村民已经形成了有纠纷就找驻村法官的习惯。

  位于张家港南丰镇的“华夏第一钢村”永联村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典范。村级经济的发展壮大为新农村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村里投资15亿元建设了占地600亩亚洲最大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永联小镇”现代化小区,不仅居住设施完善,而且拥有文化、教育、医疗、商业等综合功能,实现了农民居住方式的城镇化。

  集中居住改变了农民独门独院的居住方式、承包到户的生产方式和自由松散的相处方式,出现了不同以往的矛盾纠纷,给农村管理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课题。

  张家港法院主动与该村联系,提出由乐余法庭与该村结对共建,建立全新的“驻村法官工作室”。派驻法官协助村委会开展矛盾纠纷的预防化解工作,与永联村着手开展的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一拍即合,正如党委副书记吴惠芳所说,瞌睡碰到了枕头——正当时。永联村在一个星期内将所有硬件设施准备到位,专门召开了全村干部村民大会,举行结对共建仪式,让村民家喻户晓。

  现在,乐余法庭每周二、四派出法官驻村工作,接待来信来访,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维护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的审判优势,用典型案例引导、规范村民的日常行为。经常性的大排查、大调解、大调研,完善了村民自治组织和矛盾纠纷预防机制,提升了村民小组民调人员的调处能力,深入推进了依法治村工作的开展。两年多来的努力,永联村基本形成了“小纠纷不出组、大矛盾不出村”的和谐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