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办案探实情 耐心调解化干戈
作者:任璐 石倩 发布时间:2009-09-16 浏览次数:564
本网无锡讯:“这是补偿款,你拿好。”近日,当周某在无锡开发区法院签收调解书并拿到被告李某的一万余元补偿款后,在场的承办法官和代理律师终于松了一口气。这起已有矛盾激化苗头、双方已做好缠讼和斗殴准备的案件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
周某是四川来锡打工人员,平时以拾取建筑垃圾为生。一天下午,周某在工地上不慎腿部受伤,而那里正好有李某派有的挖掘机在施工,她便把李某告上法庭。在庭审中,周某表示自己是被李某的挖掘机挖斗击伤的,到庭的证人也纷纷支持她的说法,可被告李某却对这一说法不“买帐”。因为双方证据均较欠缺,案件审理一时陷入僵局。周某当即表示,如果法院不支持她的诉讼请求,她就带人躺到李某的工地和家里去,并准备四处上访。就在双方当事人情绪激动,案情看似扑朔迷离时,承办法官则敏锐地发现了周某及其证人陈述中的受伤经过与她受伤部位及伤情存在矛盾。
为揭开事情真相,承办法官立即走访事发当日接警处理的派出所民警,了解到周某受伤的位置其实与挖掘机距离比较远。并根据民警所述,到事故发生工地进行了实地勘查。同时,让李某提供了一组八台相类似挖掘机的照片,由周某与证人早互相隔离情况下分别指认,以确定现场施工的挖掘机。并精心策划了事故现场情景重现,将周某与证人带到李某的挖掘机旁,当场描述受伤经过并进行现场比对。
经过一系列细致的调查工作,法官可以确定周某受伤不可能为挖掘机击伤。然而,就在法院调查一步步深入的同时,周某也感觉到事实真相即将揭露,表现出愈加不安和狂燥,再次扬言要纠集人员找李某算帐。李某也不甘示弱,表示“要打就打,我工人多的是”。
眼看这一起民事案件即将恶化为社会治安纠纷,承办法官当即对双方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又同时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开展了多轮的说理和调解工作。最后,周某终于认识到了自己不当诉讼行为带来的后果,李某也认识到其工地于安全警示与安全保障措施上的不完善问题以及周某某受伤后所遇到的实际困难,表示愿意补偿周某部分损失,双方纠纷就此调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