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群英荟萃的特殊群体,这是一个先进典型产生的摇篮,这是一个典型闪亮的展示平台……。无论是在网上搜寻、在报纸上查找,还是和当地群众交谈,一个个熟悉法官的名字,一个个闪亮的荣誉称号,都会让人赞叹不已:

在近10年的时间里,海安县人民法院有34次被最高法院相继授予“全国模范法官”等荣誉称号,4人被省高院荣记个人一等功,57人次先后获得省优秀法官、个人二等功等省级各种荣誉。是什么让这支仅有100多号人、法官人均收入在南通地区还算中等偏下的基层法院涌现出如群星璀璨般的先进典型?

面对笔者的疑惑,该院昔日的一等功臣,如今已是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的周国庆一语道破天机:“海安法院地处财力比较贫乏的农业县,每一个典型都是一种力量的巨大凝聚,一个单位的先进典型越多,队伍凝聚力也就会越强,法院整体工作也就能不断取得新的进步。”也许就是这个原因,该院在连续6年被省高院评为优秀基层法院的基础上,20074月,被最高法院授予全国优秀法院荣誉称号,并被省委、省政府荣记集体一等功。

榜样?引路的明灯

时代需要先进典型引路。该院对身边的先进典型不是一表彰、一号召,就束之高阁,而是时时刻刻注意运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教育引导身边的干警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

该院有一位叫卢义林的法官,办案特别讲究方法和效率。他针对案件数量多、繁简不一的特点,将疑难案件与简易案件分开处理,同时将同类型案件放在同一时间段连续开庭或者调解,这样每天至少可结案1件以上,最多的一天结案9件。为了解深入案情,提高调解率,他还常常亲自上门给被告送达应诉通知书。卢义林连续4年年办案均超400件,调撤率都保持在70%以上,同事和当地群众称之为“办案状元”,被省高院评为优秀法官并荣记个人一等功。近年来在法院收案数大幅增加,人案矛盾加剧的特殊时期,该院党组决定树立卢义林这个办案先进典型,为全院法官擎起一面旗帜,在开展向卢义林学习的活动中,该院不少法官深受鼓舞。为了多办案,办好案,法官与法官之间都暗中卯足了劲儿,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以实绩论英雄在该院蔚然成风。2008年该院执行局副局长狄进个人执结各类案件380件,带领的执行组执结案件954件,今年6月份被省高院记个人一等功。李堡法庭审判员周平,无暇照料还在哺乳期的女儿,每天起早贪黑忙于审判业务,去年结案533件,调解撤诉率达77.3%%,被市中院通报表扬并记个人三等功。

关爱?不竭的动力

先进典型来源于现实生活,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需要社会和组织的关爱。该院党组形成共识:爱护典型就要从关心他们工作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让他们有假能休,有病能看,有困难能提,有福利能要,切身体会到组织和同志们的温暖。

今年6月份被南通市委、市政府评为“南通市十大平安卫士”并被荣记个人二等功的曲塘法庭审判员孙翠燕在谈到自己所获得的荣誉时,感慨万千:“我有今天的成绩和荣誉,都是各级领导和同志们关怀、照顾、帮助的结果,否则我不可能现在还能坚强地站在庄严的人民法庭上。”去年因为经常长时间伏案看卷宗,孙翠燕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颈椎中间一段已经变形,经常疼痛难忍,全庭上下都给了她最大的帮助。市中院马志相院长在海安法院调研时,闻听此事专门前往看望慰问鼓励她。2008年,孙翠燕审结各类案件556件,调撤率达85.82 %,今年1-8月份,已审结各类案件415件,调撤率达到88.55%,无一改判和发回重审,创出南通法院系统办案新纪录,被南通市委政法委树为全市政法系统重大先进典型。

说起组织上的关怀,曾经被最高法院授予“全国优秀法官”和“全国模范法官”称号的海安法院原张垛人民法庭庭长的张贤儒至今还感动不已:“得知我带病坚持工作的情况后,院领导多次登门探望,送钱、送物,还拨专款送我去医院治疗。这种关怀,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积极为典型成长发展搭建平台。该院规定,对受到各级表彰的先进典型除给予适当物质奖励外,在职务、职级晋升中均给予相应奖励加分。近年来,该院涌现出的张贤儒、周国庆、丁兴育、秦晓东等一批先进典型都相继走上了院领导干部的岗位,其余大部分也走上院中层干部岗位。

延伸?永远的辐射

在海安法院的院史陈列室里,挂满了法院各个时期、各级阶段、各个典型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和照片资料,各种殊荣竞相媲美。实践中该院党组觉得这是一笔硕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把它作为教育、牵引广大干警最生动的现实教材。

该院注重运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育身边人”,做足典型引路文章。该院在所有法庭的办公区走廊上都悬挂了法院系统先进模范蒋庆、宋鱼水和本系统张贤儒等人的画像和工作名言,教育引导全院干警远学蒋庆、宋鱼水,近学张贤儒、沈巧林等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极大地彰显了先进典型的影响力、感染力和辐射力。该院干警在受到上级表彰后,都适时采取集中宣传、拍摄影视、编撰书籍、做专题、搞专访、开专栏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沈巧林,这位10年执结2300多件案件,执行标的达1.3亿元,被老百姓亲切称为执行局长“沈一刀”的全国模范法官,当中央电视台闻讯前来采访他的事迹时,他的同事纷纷表示,沈巧林同志为全院干警树立了秉公执法、坚韧不拔、真诚为民的好榜样,是大家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