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镇江讯:在全国百强县()的丹阳市,民营经济始终占据丹阳经济的半壁江山。2009年上半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丹阳市经济增速继续保持“三个高于”,即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镇江1.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2个百分点,高于苏南5.1百分点,该市提出的“逆势超越”工作思路初现成效。作为被省高院荣记一等功的丹阳法院,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积极开展能动司法,特别加强服务企业举措,为丹阳实现“逆势超越”作出了司法机关的应有贡献,得到了丹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

 能动司法:倡导理念先行

 诉讼案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晴雨表”,是预测经济走向的“风向标”。 2009年,丹阳法院民商事案件受案数继续保持较大增幅,上半年收案数较同比增长了35%,其中又以企业货款纠纷和劳资争议纠纷增幅最大,反映了金融危机情况下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为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促进企业稳定发展,丹阳法院党组确立了能动司法服务大局的理念,对涉企纠纷的处理,要尽量实现“三个尽可能”:尽可能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尽可能维持有市场、有发展前景的困难企业、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生存,尽可能减少有挽救希望的企业关门倒闭。

 为使能动司法、服务大局的理念深入实践,丹阳法院先后制定出台了《依法服务发展稳定大局,全力保障丹阳逆势超越的10条意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 依法保障丹阳农村改革发展的20条意见》,并在调研基础上起草了《依法保障丹阳大项目推进的若干意见》。上述《意见》要求全院干警密切关注经济运行状况,牢固树立在特殊经济背景下依法服务和保障企业发展的责任意识,将依法保障经济增长作为服务大局的核心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能动司法理念的指导下,丹阳法院积极开展联系企业活动。今年以来,以院、庭长带队走访企业10余次,召开部分企业负责人座谈会2次,向全市400余家企业发放了风险提示,及时总结审判经验向企业提出司法建议20余条,受到了辖区企业的高度称赞。

 涉企纠纷:力主和谐司法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许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过于强化司法方式硬性的一面,不利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稳定。丹阳法院充分考虑金融危机对经济生活的深刻影响以及纠纷形成的特殊背景,针对不同情况、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司法措施,依法积极运用柔性司法方式,尽力帮助涉诉困难企业度过难关。

 在审理飞达工具股份有限公司与哈尔滨第一工具制造有限公司货款纠纷一案中,涉案标的达1500万元,如果按照普通审判程序,案件审理结束可能要经历一年多的时间,对急需周转资金的企业来说,无疑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丹阳法院受理该案后,确立了以调解手段化解纠纷的思路,一方面及时采取保全措施,另一方面积极召集双方协商,最终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在达成调解协议的次日,哈尔滨第一工具有限公司即将500万货款给付飞达工具股份有限公司,不仅使原告方及时缓解了经济困难,也使被告方获得喘息的机会,不因审判程序过长影响双方的正常生产经营。

 在和谐司法理念的指引下,丹阳法院2009年上半年审结商事纠纷479件,同比增长38.4%,调解撤撤率达到了64.44%,同比增加了7.79个百分点。

 劳资纠纷:强化利益平衡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因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大量出现。劳资纠纷的双方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企业发展,经济才能发展;只有企业稳定,大多数职工的生计才有保障。这些案件的审理,涉及到企业与职工的利益衡平问题,丹阳法院始终坚持保护职工合法权益与维护企业发展稳定并重,努力寻找双方利益的平衡点,力求实现双方利益的共赢。

  200810月中旬,丹阳一上市公司由于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进行了适当裁员,与一批工人解除了劳动合同。部分对和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感到不满,纷纷提起劳动仲裁,仲裁后又向法院提起诉讼。在受理该群体性纠纷案件后,丹阳法院考虑到,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本着生存发展的原则,进行适当裁员是正常的企业行为,但同时又切身影响到一些被裁员职工的利益,如何处理、协调好双方的关系,使劳资双方达到双赢的目的,是处理该群体性诉讼的关键。经过深入走访企业、职工代表,丹阳法院多次、反复做好双方当事人的工作,最终使双方达成了都满意的结果:企业给予职工合理的经济补偿金,被裁员职工经过培训合格后,依旧可以回公司继续上班。该系列群体纠纷的解决,即促进了该上市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也妥善解决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安置,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一致赞许。